览此遗墨,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,而考古义于原显矣

览此遗墨,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,而考古义于原显矣

诗句读音
而考古义于原显矣平仄: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érkǎo gǔyìyúyuánxiǎnyǐ
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1zú yǐguān|guànjūn zǐzhīyú yì
览此遗墨平仄:仄 仄 仄 仄
拼音: lǎncǐyí mò

览此遗墨,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,而考古义于原显矣释义

【考古】考订古代文献、遗物、遗迹。明刘刚《<日损斋笔记>后序》:“观公辨驳之精若此,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!”1.考核研究古代事物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望都县在南,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,自外无城以应之,考古知今,事义全违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閲图考古,更求僊术。”《宋史·林勋传》:“勋为此书考古验今,思虑周密,可谓勤矣。”清顾炎武《吴才老<韵补正>序》:“考古之功,寔始於宋吴才老,而其所著《韵补》,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。”2.指考古学。

【义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宜寄切,音議。《說文》己之威儀也。从我羊。《註》臣鉉等曰:與善同意,故从羊。《釋名》義,宜也。裁制事物,使各宜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利物足以和義。又《說卦傳》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《容齋隨筆》人物以義爲名,其別最多。仗正道曰義,義師,義戰是也。眾所尊戴曰義,義帝是也。與衆共之曰義,義倉,義社,義田,義學,義役,義井之類是也。至行過人曰義,義士,義俠,義姑,義夫,義婦之類是也。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,義父,義兒,義兄弟,義服之類是也。衣裳器物亦然。在首曰義髻,在衣曰義襴,義領之類是也。合眾物爲

【于】《唐韻》羽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雲俱切,音迂。《爾雅·釋詁》于,曰也。又往也。《書·大誥》民獻有十夫,予翼以于。《詩·小雅》王于出征。又《儀禮·士冠禮》宜之于假。《註》于,猶爲也。宜之見爲大矣。又《聘禮》賄在聘于賄。《註》于讀曰爲。言當視賓之禮,而爲之財也。又《司馬相如·長門賦敘》因于解悲愁之辭。又未定之辭。《公羊傳·僖二十八年》歸于者何。歸于者,罪未定也。又行貌。《韓愈·上宰相書》于于焉而來矣。又于于,自足貌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。又鐘兩口之閒曰于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鳧氏爲鐘,兩欒

【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說文》高平曰原,人所登。《爾雅·釋地》大野曰平,廣平曰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,令野虞出行田原,爲天子勞農。又《前漢·食貨志》農漁商賈四者,衣食之原。《董仲舒傳》道之大,原出於天。《司馬相如傳》爾陿游原。《註》孟康曰:原,本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原,再也。《疏》重再也。《易·比卦》原筮元永貞。《朱傳》必再筮,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命膳宰曰:末有原。《註》末,勿也。謂所食之餘,不可再進也。《前漢·禮樂

【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典切,音憲。《爾雅·釋詁》光也。又見也。《玉篇》明也,覿也,著也。《書·泰誓》天有顯道,厥類惟彰。《傳》言天有明道,其義類惟明。又達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五年》是求顯也。《孟子》而未嘗有顯者來。《疏》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周卿顯甫。又《正韻》曉見切,音韅。覿也。又人名。《禮·檀弓》子顯致命于穆公。《釋文》顯,呼遍切。又叶馨煙切,音羶。《郭璞·朝鮮贊》箕子避商,自朝鮮。善者所壯,豈有隱顯。 《說文》顯,頭明飾也。从頁聲。 俗作,非。

【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于己切《韻會》羽已切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。《說文》語已辭也。《徐曰》矣者,直疾。今試言矣,則出氣直而疾會意。《柳宗元曰》決辭也。又叶于姬切,音依。《詩·小雅》徹我牆屋,田卒汙萊。曰予不戕,禮則然矣。萊音釐。 《正字通》通作巳。音以。與已別。

【斯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息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相支切,音私。《說文》析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斯,離也。《註》齊曰斯。《詩·風》墓門有棘,斧以斯之。《箋》維斧可以開析之。《呂覽·報更篇》趙宣孟見桑下餓人,與之脯一朐,曰斯食之。《註》斯,析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斯,此也。《易·解卦》朋至斯孚。《詩·召南》何斯違期。又《詩·小雅》鹿斯之奔。《疏》此鹿斯與斯柳斯,斯皆辭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二爵而言言斯。《註》斯,猶耳也。《疏》耳是助句之辭。又卽也。《書·金縢》大木斯拔。又賤也。《後漢·左雄傳》郞官部吏,職斯祿薄。《註》斯,賤也。

【足以】完全可以;够得上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是心足以王矣。”宋曾巩《戚元鲁墓志铭》:“行足以象其先人,材足以施於世用。”刘半农《小诗·记老友申无量语》之一:“冥空的理想足以陷我于‘徒自苦’,但若随便找个人来我就更苦了。”

【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說文》諦視也。《韻會》所觀也,示也。《易·觀卦》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《朱註》觀者,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。《書·益稷》予欲觀古人之象。《傳》欲觀示法象之服制。觀,舊音官,陸音工喚切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氏爲量。嘉量旣成,以觀四國。《註》以觀示四方,使放象之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觀以珍寶。《師古曰》觀,示也。又容觀,容貌儀觀也。《禮·玉藻》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多也。《詩·周頌》奄觀銍艾。《箋》奄,久。觀,多也。一音官。又《爾

【君子】1.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。常与“小人”或“野人”对举。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无君子莫治野人,无野人莫养君子。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农夫劳而君子养焉。”高诱注:“君子,国君。”2.泛指才德出众的人。《易·乾》:“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号》:“或称君子何?道德之称也。君之为言羣也;子者丈夫之通称也。”宋王安石《君子斋记》:“故天下之有德,通谓之君子。”清方文《石桥怀与治》诗:“昔年居南邨,卜隣近君子。”洪深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第四幕:“我想世界上的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于役】。谓因兵役、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。《诗·王风·君子于役》:“君子于役,不知其期。”郑玄笺:“君子于往行役,我不知其反期。”南朝齐谢朓《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》诗:“于役儻有期,鄂渚同游衍。”唐萧颖士《蒙山作》诗:“于役劳往还,息徒暂攀躋。”清高其倬《蓟州新城》诗:“于役季冬月,东入渔阳城。”典

【览】《唐韻》盧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敢切,藍上聲。《說文》觀也。《孔安國·尚書序》覩史籍之煩文,懼覽之者不一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登兹泰山,周覽東極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劒南道有覽州,貞觀二十三年置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望出彭城。又《韻會》通作攬。《王羲之·蘭亭敘》後之攬者,亦將有感於斯文。《正字通》按攬覽音同義別。攬,撮取也。溷同覽,非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瞰切,藍去聲。《前漢·韋孟·諷諫詩》我王如何,曾不斯覽。叶下鑒,師古讀。又官名。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,各府副將曰演覽、繕覽、澹覽、幕覽。《唐書·音義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遗墨】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、文稿、字画等。宋苏舜钦《哭曼卿》诗:“归来悲痛不能食,壁上遗墨如栖鸦。”金元好问《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》:“今日云台见遗墨,黄金牢锁玉麒麟。”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明潞王画兰石刻》:“虎邱塔下画兰石碣衔壁间,高三尺余,阔不及尺,花叶纷披,摹镌工妙,为明季潞王遗墨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