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膏匀渍,冷光欲溜,鸾钗易坠

兰膏匀渍,冷光欲溜,鸾钗易坠

诗句读音
鸾钗易坠平仄:平 平 仄 仄
拼音: luán chāiyìzhuì
冷光欲溜平仄:仄 平 仄 平
韵脚:去四十九宥
拼音: lěng guāngyùliū|liù
兰膏匀渍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lán gāoyúnzì

兰膏匀渍,冷光欲溜,鸾钗易坠释义

【鸾钗】鸾形的钗子。唐李商隐《河阳诗》:“湿银注镜井口平,鸞釵映月寒錚錚。”刘学锴余恕诚集解引道源注:“《杜阳杂编》:‘唐同昌公主有九鸞之釵。’”明唐寅《题美人图》诗:“鸞釵压鬢髻偏新,雾湿云低别种情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桂》诗:“露铸鸞釵色,风薰鷲岭香。”

【易】《唐韻》羊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亦。《說文》蜥易,蝘蜓,守宮也。象形。祕書說:日月爲易,象隂陽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者,象也。《疏》《易》卦者,爲萬物之形象。《又》生生之謂易。《註》隂陽轉易,以成化生。《疏》隂陽變轉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《易》之灋:一曰《連山》,二曰《歸藏》,三曰《周易》。《註》易者,揲蓍變易之數,可占者也。《孔穎達·周易正義》夫易者,變化之總名,改換之殊稱。《朱子·周易本義》《易》,書名也。其卦本伏羲所畫,有交易、變易之義,故謂之《易》。又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。《註

【坠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類切,垂去聲。《說文》侈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落也。《論語》未墜於地。《韓詩外傳》星墜木鳴,國人皆恐。又《集韻》直律切,音术。義同。隊隧古通,經史皆互見。

【冷光】指月光。唐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”五代鹿虔扆《虞美人》词:“琐窗疎透晓风清,象牀珍簟冷光轻,水纹平。”宋苏舜钦《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》:“月晃长江上下同,画桥横絶冷光中。”2.指冷峻的目光。顾笑言《你在想什么?》十一:“他用一双闪着冷光的眼睛盯着马长青说:‘马书记,你自己的穿着也是朴素的。’”3.指光线含热量极少的荧光和磷光。典
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
【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救切,音霤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在鬱林郡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鬱林郡有中溜縣。又《水經注》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。又水溜下也。《孫綽·遊天台山賦》醴泉涌溜于隂渠。又《馬觀瀛涯勝覽》弱水三千,舟行遇風,一失入溜,則水弱而沒溺。又發也。《管子·宙合篇》減溜大成。《註》減,盡也。溜,發也。言徧環畢莫不備得,故曰減溜大成。又與霤同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三進及溜。《正義》溜,謂簷下水滴之處。又《集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義同。又與留同。《戰國策》成皋石溜之地。《註》古作石留。又與流通。《靈樞經》所溜

【兰膏】1.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。可以点灯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兰膏明烛,华容备些。”王逸注:“兰膏,以兰香炼膏也。”晋张华《杂诗》:“朱火青无光,兰膏坐自凝。”唐刘长卿《杂咏上礼部李侍郎·寒釭》:“恋君秋夜永,无使兰膏薄。”2.一种润发香油。唐浩虚舟《陶母截发赋》:“象櫛重理,兰膏旧濡。”唐温庭筠《张静婉采莲曲》:“兰膏坠髮红玉春,燕釵拖颈抛盘云。”明无心子《金雀记·合雀》:“合将令女配时髦,从教与你共处幽闺,同事兰膏。”

【匀】《唐韻》羊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倫切,音云。《說文》少也。从勹从二。指事也。一曰均也。《玉篇》齊也。《廣韻》徧也。《杜甫·麗人行》肌理細膩骨肉勻。又《集韻》規倫切,音君。與均同。

【渍】〔古文〕洓《唐韻》前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疾智切,音胔。《說文》漚也。又浸漬也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漸漬於失敎。又染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鍾氏染羽,淳而漬之。又獸死也。《禮·曲禮》四足曰漬。《註》漬謂相瀸汙而死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四足曰漬。《註》漬謂相瀸汙而死。 〕 謹照原文汗改汙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四足曰漬。《註》漬謂相瀸汙而死。 〕 謹照原文汗改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