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迹江湖遂终老,此身何啻一浮萍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浪迹江湖遂终老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làng jìjiāng húsuìzhōng lǎo |
此身何啻一浮萍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cǐshēnhé chìyīfú píng |
浪迹江湖遂终老,此身何啻一浮萍释义
【浪迹】见“浪迹”。亦作“浪跡”。1.到处漫游,行踪不定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张绰“杂述”>》李善注引晋戴逵《栖林赋》:“浪迹潁湄,栖景箕岑。”宋苏轼《老人行》:“老人旧日曾年少,浪迹常如不繫舟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十三回:“那位至交,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,就为妄劾大臣,丢了官儿,自己一气,削髮为僧,浪迹四海。”李瑛《滔滔涅瓦河·寄红场》诗:“是呵,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!”2.不拘形迹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张绰“杂述”>》:“浪迹无蚩妍,然后君子道。”李善注:“浪,犹放也。”
【江湖】1.江河湖海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於陆,相呴以溼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於江湖。”《汉书·货殖传·范蠡》:“﹝范蠡﹞乃乘扁舟,浮江湖,变姓名,适齐为鴟夷子皮,之陶为朱公。”宋姜夔《白石诗说》:“波澜开闔,如在江湖中,一波未平,一波已作。”清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大之则江湖,小之则池沼,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,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。”2.泛指四方各地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。”三国魏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江湖未静,不可让位;至于邑土,可得而辞。”宋苏辙《次韵刘贡父省上示
【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徐醉切,音穟。《廣韻》達也。《禮·月令》慶賜遂行,毋有不當。《註》言通達施行,使之周徧也。《前漢·王陵傳》上佐天子理隂陽,下遂萬物之宜。又進也。《易·大壯》不能退,不能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顯忠遂良。《註》良則進之也。又成也,從志也。《禮·月令》百事乃遂。《註》遂,猶成也。《詩·衞風》言旣遂矣。又稱也。《詩·曹風》不遂其媾。又竟也。《前漢·平傳》吾聞先生事魏不遂。又盡也。《禮·曲禮》有後入者,闔而勿遂。《註》遂,闔之盡也。又《正韻》因也,兩事相因而及也。《詩·邶風》問
【终老】1.终身;到老。汉枚乘《杂诗》之四:“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。”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今若遣此妇,终老不復取。”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后土词渎慢》:“金陵邵衍字仲昌,篤实好学,终老不倦。”2.度尽晚年;养老。南朝梁沉约《郊居赋》:“以斯终老,於焉消日。”《宋史·刘爚传》:“伪学禁兴,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,怡然自适,筑云庄山房,为终老隐居之计。”《醒世恒言·白玉娘忍苦成夫》:“玉孃不敢固辞,教老尼收了。谢过众官,即将一半礼物送与老尼为终老之资。”郭沫若《瓶》诗之十七:“我的痴心,嗳,实想在西湖终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何啻】亦作“何翅”。犹何止,岂只。唐李山甫《古石砚》诗:“波浪因文起,尘埃为废侵。凭君更研究,何啻直千金!”宋叶适《<黄子耕文集>序》:“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,使读之者识趣增长,后生及知古人源流,教思无穷,视今惠利何翅千百!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七:“其氛焰所及,视乾隆时,何啻十倍!”漢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浮萍】1.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。叶扁平,呈椭圆形或倒卵形,表面绿色,背面紫红色,叶下生须根,花白色。可入中药。三国魏何晏《言志》诗:“岂若集五湖,顺流唼浮萍。”晋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俯观万物扰扰,焉如江汉之载浮萍。”巴金《苏堤》:“左边的水面是荷叶,是浮萍,是断梗密层层的一片。”2.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。汉王褒《九怀·尊嘉》:“窃哀兮浮萍,汎淫兮无根。”唐杜甫《又呈窦使君》诗:“相看万里外,同是一浮萍。”明梁辰鱼《四时花·怀金陵旧知》套曲:“嘆行藏,频看镜,大都尘世总浮萍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