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庙补天手,夷夏想威名

廊庙补天手,夷夏想威名

诗句读音
夷夏想威名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í xiàxiǎngwēi míng
廊庙补天手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lángmiàobǔ tiān shǒu

廊庙补天手,夷夏想威名释义

【夷夏】1.夷狄与华夏的并称。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。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翼又推诚布信,事存宽简,夷夏感悦,比之大小冯君焉。”唐刘禹锡《贺赦表》:“用含弘光大之泽,副夷夏会同之心。”明徐渭《初入京瞻宫阙》诗:“域中夷夏极,天上帝王家。”2.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。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臺隍枕夷夏之交,宾主尽东南之美。”

【想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悉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寫兩切,音鯗。《說文》冀思也。註希冀而思之也。《後漢·王霸傳》夢想賢士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悠然遐想。又《增韻》意之也。物未至而意之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》眡祲掌十輝之灋,以觀妖祥,辨吉凶。十曰想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想者,輝光也。鄭康成曰:想雜氣有所似,可形想也。《六書精薀》心有所欲而思也。字意从心从相,言有所著也。

【威名】声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蛇作怪者》:“会武陵蛮夷黄高攻烧南郡,鸿卿以威名素著,选登亚将。”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娄(韩娄)素闻胜威名,竟不敢南寇。”宋黄庭坚《送范德孺知庆州》诗:“乃翁知国如知兵,塞垣草木识威名。”清吴伟业《赠家侍御雪航》诗:“君来仗威名,一言释猜忌。”萧华《长征组歌·红军不怕远征难》:“铁流两万五千里,红军威名天下扬。”

【廊】《唐韻》魯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當切《正韻》魯堂切,音郞。《說文》東西序也。《玉篇》廊,廡下也。《廣韻》殿下外屋也。《前雙竇嬰傳》賜金,廊廡下。《註》師古曰:廊,堂下周屋也。《揚雄·光祿勳箴》廊殿門闥,限以禁界。又通作郞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蓋聞唐虞之時,遊於巖郞之上。《註》晉灼曰:堂邊廡。巖郞,謂嚴峻之郞也。又《司馬相如傳》陛下築郞臺,恐其不高。《註》師古曰:郞堂,下周廂也。

【庙】《字彙》俗廟字。(廟)〔古文〕庿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召切,苗去聲。《說文》尊先祖貌也。《古今注》廟者,貌也,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。《釋名》先祖形貌所在也。《玉篇》宗廟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室有東西廂曰廟。《註》夾室前堂。《疏》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。又《六書故》宮前曰廟,後曰寢。今王宮之前殿,士大夫之廳事,是也。虞箴曰:民有寢廟。傳曰:夫鼠不穴寢廟,畏人故也。猶後世言廟朝,廟堂也。《文中子·禮學篇》山澤有廊廟之志。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趙人新垣平,以望氣見上,言長安東

【补天手】挽回世运的能人。宋陈师道《奉陪内翰二友醴泉避暑》诗:“请公慎用补天手,入佐后皇和五石。”宋杨万里《送林谦之司业为桂路提刑》诗:“先生补天手,万象焉能春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先生尔时乘三九,收拾琴书离陇亩;先取荆州后取川,大展经纶补天手。”参见“补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