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头拨船女,刺手终不嫌

浪头拨船女,刺手终不嫌

诗句读音
浪头拨船女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làng toubō chuánnǚ|rǔ
刺手终不嫌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五添
拼音: cì shǒuzhōngbù|fǒuxián

浪头拨船女,刺手终不嫌释义

【浪头】波浪。唐李颀《送刘昱》诗:“八月寒荻花,秋江浪头白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五:“动静恰似船一般,须随他潮去始得。浪头恁地高,船也随他上;浪头恁地低,船也随他下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七回:“然后把船驶到澎湖相近,浪头最大的地方,颠播了一日一夜。”沙汀《航线》:“一遇着大浪头,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着,发出尖锐的声响。”2.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群众性行动的高潮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结局:“聪明的郭振山,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,也检查了几句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1期:“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

【拨船】1.驳船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只见两隻大船被风横扫了,抵在岸边。便有两百隻小拨船,岸上来了两百个凶神也似的人,齐声叫道:‘盐船搁了浅了,我们快帮他去起拨。’”2.雇船摆渡。清沉涛《交翠轩笔记》卷四:“吾乡呼买船唤渡为拨船。元尤以仁《送李升归淀山草堂》诗:‘相逢未尽一杯酒,陆相寺前又拨船。’”

【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尼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碾與切,茹上聲。《博雅》女,如也。言如男子之敎,人之陽曰男,隂曰女。《易·繫辭》坤道成女。《詩·小雅》乃生女子,載寢之地,載衣之裼,載弄之瓦。《禮·內則》女子生,設帨於門右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土地各以類生,澤氣生女。又已嫁曰婦,未字曰女。《禮·曾子問》嫁女之家,三夜不息燭,思相離也。又星名。須女四星,主布帛,爲珍寶藏,一名婺女。十二月旦在北,二月旦中。又織女三星,天女也,主苽果絲帛,見《星經》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嶧臯之山,其水出焉,東流注于激女之水。又女,九天

【刺手】犹探手。唐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刺手拔鲸牙,举瓢酌天浆。”2.宋代军制,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,以作标记,防止逃亡。宋李纲《论御寇用兵札子》:“召募畿甸之民刺手,权充乡遂之兵,优与赡给,事毕放还归乡。”宋李纲《与吕相公书》:“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,纵之使去,又復为盗,已刺手、背团结,与旧兵同为队伍,逐日训练,假以时日,当皆为精兵矣。”3.旧时的一种肉刑。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。清魏源《军储篇一》:“儻有紈袴温饱之家,耻鲸哀免者,许以金赎,视其职衔小大,为罚赎之轻重,仅免刺面而仅刺手。刺手逾限不悛者诛,不得再赎

【终】〔古文〕夊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螽。《說文》絿絲也。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又《前漢·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四年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