揽红袖兮愁徙倚,盼青砧兮怅盘桓

揽红袖兮愁徙倚,盼青砧兮怅盘桓

诗句读音
盼青砧兮怅盘桓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pànqīngzhēnxīchàngpán huán
揽红袖兮愁徙倚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lǎnhóng xiùxīchóuxǐ yǐ

揽红袖兮愁徙倚,盼青砧兮怅盘桓释义

【盼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匹莧切《正韻》匹襉切,攀去聲。《玉篇》目黑白分明也。《詩·衞風》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《註》盼,叶匹見反。又《佩觿集》美人動目貌。《宋玉·神女賦》目若微盼,精彩相接。又《正韻》顧也,視也。《宋書·謝晦傳》同被齒盼。《魏書·昭成子孫元暉傳》亦蒙恩盼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經》浮山多盼木,枳葉而無傷,木蟲居之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隴右道有盼頓州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黃山,盼水出焉,西流注於赤水。又人名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齊將田盼子。又姓。《山海經》深目民之國盼姓,食魚。《註》黃帝時姓也。又《集韻

【青】〔古文〕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經切,音鶄。《說文》東方色也。《釋名》靑,生也。象物之生時色也。《書·禹貢》厥土靑黎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靑出之藍而靑於藍。又神名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祭靑帝。又州名。《書·禹貢》海岱惟靑州。又鳥名。《禮·曲禮》前有水,則載靑旌。《註》靑,靑雀,水鳥。又木名。《庾信·步虛詞》空靑爲一林。《註》雲笈七籤,玉淸天中有樹,似松,名曰空靑之林。又《廣韻》男靑、女靑,皆木名。出羅浮山記。又果名。靑子,橄欖也。《蘇軾詩》紛紛靑子落紅鹽。又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空靑,腹中空,

【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知林切,音斟。擣衣石也。《庾信詩》秋砧調急節。又藁砧,農家擣草石。《古樂府》藁砧今何在。 通作碪。
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

【怅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丑亮切,音暢。《說文》望恨也。《柳宗元·夢歸賦》靈幽漠以瀄汨兮,進怊悵而不得。

【盘桓】徘徊;逗留。《文选·班固<幽通赋>》:“承灵训其虚徐兮,竚盘桓而且俟。”李善注:“盘桓,不进也。”晋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?”唐刘希夷《捣衣篇》:“揽红袖兮愁徙倚,盼青砧兮悵盘桓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揖山有田在东海永泰沙,又偕余往收其息,盘桓两月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北京花房》:“在里面盘桓,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。”2.周旋;交往。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二将骤征鞍,盘桓两阵前。”明张景《飞丸记·月下伤怀》:“幸得此地有个张妈妈,朝夕宽慰盘桓。”《老

【揽】《唐韻》盧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敢切,同擥。見擥字註。

【红袖】的红色衣袖。南朝齐王俭《白紵辞》之二:“情发金石媚笙簧,罗袿徐转红袖扬。”唐杜牧《书情》诗:“摘莲红袖湿,窥渌翠蛾频。”后蜀欧阳炯《南乡子》词:“红袖女郎相引去,游南浦,笑倚春风相对语。”2.指美女。唐元稹《遭风》诗:“唤上驛亭还酩酊,两行红袖拂尊罍。”元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华省芳筵不待终,忙携红袖去匆匆。”清孙枝蔚《记梦》诗:“头上黄金双得胜,眼前红袖百慇懃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刘半农君》:“几乎有一年多,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‘红袖添香夜读书’的艳福的思想,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。”
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徙倚】逡巡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步徙倚而遥思兮,怊惝怳而乖怀。”王逸注:“彷徨东西,意愁愤也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於是洛灵感焉,徙倚傍徨,神光离合,乍阴乍阳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忿狷》:“王令诣谢公,值习凿齿已在坐,当与併榻,王徙倚不坐。”宋朱熹《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》:“徙倚緑树荫,摩挲苍石稜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生被逐,徙倚无所归,母恐其折挫行死,令独居而给之食。”郭沫若《海涛集·南昌之一夜》: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,足足有一个钟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