览玄圃,万斛泉,千丈石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万斛泉 | 平仄: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二仙 拼音: wàn húquán |
千丈石 | 平仄:平 仄 仄 韵脚:入二十二昔 拼音: qiān zhàngshí|dàn |
览玄圃 | 平仄:仄 平 仄 拼音: lǎnxuán pǔ |
览玄圃,万斛泉,千丈石释义
【万斛】极言容量之多。古代以十斗为一斛,南宋末年改为五斗。唐杜甫《夔州歌》之七:“蜀麻吴盐自古通,万斛之舟行若风。”明沉采《千金记·省女》:“正是胸中万斛愁难遣,付与残花逐水流。”清恽敬《新喻罗坊漕仓记》:“春、夏、秋三时,得雨涨,发万斛之舟,随流东下。”郭沫若《落叶》第二九信:“我对着你这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哥哥,时而又感受着无限的哀愁,万斛的热泪无端地从眼中涌出。”
【泉】〔古文〕洤《唐韻》疾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從緣切《正韻》才緣切,音全。《說文》水原也。象水流成川形。《易·蒙象》山下出泉。又《爾雅·釋水》濫泉正出。正出,涌出也。沃泉縣出。縣出,下出也。氿泉穴出。穴出,仄出也。又同出異歸曰肥泉。《詩·衞風》我思肥泉,兹之永歎。又醴泉。《禮·禮運》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。又泉有光華曰榮泉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食甘露,飮榮泉。又瀑布曰立泉。《班固·終南山賦》立泉落落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周時爲七閩地,隋曰溫陵,唐曰泉州。又天泉,星名。《甘氏星經》天泉十星,在鼈東。一曰大海,主灌漑溝渠之事
【千丈】其长、高、深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薪稾千车,船长千丈。”北周庾信《终南山义谷铭》:“壁立千丈,峯横万仞。”唐白居易《续古诗》之七:“盈盈一尺水,浩浩千丈河。”汉
【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常隻切《韻會》常亦切,音碩。《增韻》山骨也。《釋名》山體曰石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山,爲小石。《楊泉物理論》土精爲石,石氣之核也。氣之生石,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詞》石,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隂精補陽,故山含石。又樂器,八音之一。《書·益稷》擊石拊石。《註》石,磬也。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厚聲石。《註》鐘太厚則如石,叩之無聲。又堅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石畫之臣。《師古註》言堅固如石。亦作碩。又星亦稱石。《左傳·僖十六年》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又量名。十斗
【览】《唐韻》盧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敢切,藍上聲。《說文》觀也。《孔安國·尚書序》覩史籍之煩文,懼覽之者不一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登兹泰山,周覽東極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劒南道有覽州,貞觀二十三年置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望出彭城。又《韻會》通作攬。《王羲之·蘭亭敘》後之攬者,亦將有感於斯文。《正字通》按攬覽音同義別。攬,撮取也。溷同覽,非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瞰切,藍去聲。《前漢·韋孟·諷諫詩》我王如何,曾不斯覽。叶下鑒,師古讀。又官名。《唐書·南蠻傳》南詔,各府副將曰演覽、繕覽、澹覽、幕覽。《唐書·音義
【玄圃】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,中有奇花异石。玄,通“悬”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左瞰阳谷,右睨玄圃。”李善注:“《淮南子》曰:‘……悬圃在崑崙閶闔之中。’‘玄’与‘悬’古字通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崑崙之山三级:下曰樊桐,一名板松;二曰玄圃,一名閬风;三曰层城,一名天庭。是为太帝之居。”唐李康成《玉华仙子歌》:“夕宿紫府云母帐,朝餐玄圃崑崙芝。”宋苏轼《题潭州徐氏春晖亭》诗:“勿嫌步月临玄圃,冷笑乘槎向海滩。”罗惇曧《文学源流·列子》:“玄圃之珠,求焉而不竭;崑山之玉,採焉而不枯。”2.魏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