篮舆只合村夫举,儿子门生负笈随

篮舆只合村夫举,儿子门生负笈随

诗句读音
篮舆只合村夫举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lán yúzhī hécūnfū|fújǔ
儿子门生负笈随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ér zimén shēngfù jí2

篮舆只合村夫举,儿子门生负笈随释义

【篮舆】乘坐的交通工具,形制不一,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,类似后世的轿子。《晋书·孝友传·孙晷》:“富春车道既少,动经江川,父难於风波,每行乘篮舆,晷躬自扶持。”《宋书·隐逸传·陶潜》:“潜有脚疾,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。”清方文《赠孙子穀》诗:“蹇予脚疾愁归路,直遣篮舆送到家。”

【只合】只应;本来就应该。唐薛能《游嘉州后溪》诗:“当时诸葛成何事?只合终身作卧龙。”金元好问《西楼曲》:“海枯石烂两鸳鸯,只合双飞便双死。”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早知哥哥来到,只合远接。”茅盾《虹》十:“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黄浦江里。”

【村】《唐韻》此尊切《集韻》麤尊切《正韻》倉尊切,寸平聲。《廣韻》墅也。《增韻》聚落也。字从邑从屯。經史無村字,俗通用。《晉·陶潛·歸田園詩》曖曖遠人村。《桃花源記》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問訊。

【夫】《唐韻》甫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風無切,音膚。男子通稱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夫也者,以知帥人者也。《詩註》夫有傳相之德,而可倚仗,謂之丈夫。又男女旣配曰夫婦。《易·家人》夫夫婦婦。又先生長者曰夫子,妻稱夫亦曰夫子。又《禮·曲禮》天子有后,有夫人。又妾曰如夫人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齊侯好內,多內寵,內嬖如夫人者六人。又官名。《禮·王制·大夫註》大夫者,扶進人者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》十夫有溝,百夫有洫,千夫有澮,萬夫有川。又十六以上不成丁,曰餘夫。又販夫。《周禮·地官》夕時而市,販夫販婦爲主。《白樂天詩》樓暗攢倡婦,堤喧

【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居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苟許切,音莒。《說文》對也。一曰輿也。《徐曰》輿輦。《增韻》扛也。又挈也。《廣韻》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廬人》兵同强,圍欲細。《註》,謂手所操。《杜甫詩》觴白眼望靑天。又《增韻》立也。《左傳·文元年》楚國之,恆在少者。《註》,立也。又言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主人不問,客不先。又《雜記》過而君之諱,則起。《註》,猶言也。又動也。《楚語》夫事君者,不爲外內行,不爲豐約。《註》,動也。《前漢·張蒼傳》人主無過。又《韻會》稱也,揚也,拔也。《禮·檀弓》所於晉國,管庫之土,七十有

【儿子】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能儿子乎,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。”成玄英疏:“同於赤子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今以百金与摶黍,以示儿子,儿子必取摶黍矣。”高诱注:“儿子,小子。”2.子女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老父曰:‘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,君相贵不可言。’”儿子,指孝惠帝、鲁元公主。3.指所生男孩。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文帝免冠谢曰:‘教儿子不谨。’”宋苏轼《将至广州寄迈迨二子》诗:“北归为儿子,破戒堪一笑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七回:“惟有祝家庄最为豪杰,为头家长,唤作祝朝奉,有三个儿子,名为祝氏三杰。”4.男

【门生】东汉时指再传弟子。《后汉书·贾逵传》:“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。”宋欧阳修《<集古录>跋尾·后汉孔庙碑阴题名》:“其亲授业者为弟子,转相传授者为门生。”2.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。唐杨炯《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》:“门生七十,仰天路以无阶;弟子三千,望宫墙而不入。”明唐顺之《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》之二:“字许门生问,诗从海上求。”梁斌《红旗谱》五三:“我教一点钟的课,也是师生,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。”3.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。《后汉书·郅寿传》:“宪(竇宪)尝使门生齎书诣寿,有所请托,寿即

【负笈】背着书箱。形容所读书之多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相刺》:“故玉屑满篋,不为有宝;诵诗书负笈,不为有道。”马非百注释:“负笈,背着书箱。这里‘负笈’与‘满篋’对文,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。”2.背着书箱。指游学外地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“常步行寻师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固改易姓名,杖策驱驴,负笈追师三辅,学‘五经’,积十餘年。”唐白居易《相和歌辞·短歌行二》:“负笈尘中游,抱书雪前宿。”孙中山《中国之革命》:“满清之昏弱,日益暴露,外患日益亟,士大夫忧时感愤,负笈於欧、美、日本者日众。”典

【随】〔古文〕遀追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旬爲切,音隋。《廣韻》從也,順也。《書·禹貢》隨山刊木。《易·象》隨風巽,君子以申命行事。《詩·大雅》無縱詭隨。《傳》詭,人之善。隨,人之惡者。又易卦名。又《易·咸卦》咸其股,執其隨往吝。《註》隨,謂趾也。《疏》腓動,則足隨之,故謂足爲隨。又《艮卦》艮其腓,不拯其隨。又《儀禮·鄕射禮》其閒容弓,距隨長武。《註》距隨者,物橫畫也。始前足至東頭爲距,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翼侯奔隨。《註》隨,晉地。又國名。漢爲縣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楚武王侵隨。《註》隨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