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蚌三更光射月,风鸢一片纸干霄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风鸢一片纸干霄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fēng yuānyī piànzhǐgàn xiāo |
老蚌三更光射月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lǎo bàngsān gēngguāngshè yuè |
老蚌三更光射月,风鸢一片纸干霄释义
【风鸢】风筝。《新唐书·藩镇传·田悦》:“伾急,以纸为风鳶,高百餘丈,过悦营上,悦使善射者射之,不能及。”明朱茂曙《秦淮河春游即事》诗:“儿童也爱晴明好,纸翦风鳶各一群。”清厉鹗《徐州舟行纪事》诗:“又如放风鳶,线断偶然续。”
【一片】1.数量词。用于平而薄的东西。汉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五》:“﹝李陵﹞令军士人持三升糒、一片冰。”《后汉书·周燮等传序》:“﹝閔仲叔﹞老病家贫,不能得肉,日买猪肝一片。”元张养浩《游香山》诗:“宝刹千间穷土木,残碑一片失辽金。”2.数量词。用于地面、水面。宋王安石《出郊》诗:“川原一片緑交加,深树冥冥不见花。”《荡寇志》第八六回:“只见永清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,前面乃是一片白地。”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词:“秦皇岛外打鱼船。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?”杨朔《中国人民的心》:“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,叫龙潭池。”
【纸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掌氏切,音只。《說文》絮一苫也。《韻會》古人書於帛,故裁其邊幅,如絮之一苫。《釋名》紙,砥也,平滑如砥石也。《東觀漢記》黃門蔡倫造意,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。《初學記》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,名曰幡紙,故其字从糸。至後漢,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。又其字从巾。《張揖·古今字詁》巾部云:紙今帋。則其字从巾之謂也。又姓。《魏書·官氏志》渴侯氏,後改爲紙氏。
【干霄】云霄。唐刘禹锡《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》:“便有干霄势,看成构厦材。”宋叶适《温州社稷记》:“数十百年,其大百围,其崇干霄,民无敢不肃也。”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江西魏允迪……《咏山中积雪》云:‘干霄篁竹翠盈眸,雪压风欺扑地愁。’”刘大白《罗曼的我》诗:“枉自豪气干霄,柔情沁石,只赢得一声罗曼!”
【老蚌】对有贤子者的誉称。《南史·王珍国传》:“﹝王珍国﹞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。武帝雅相知赏,谓其父广之曰:‘珍国应堪大用,卿可谓老蚌也。’”《南齐书·王广之传》作“老蜯”。参见“老蚌生珠”。漢
【三更】1.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二·子夜变歌一》:“三更开门去,始知子夜变。”唐崔颢《七夕词》诗:“班姬此夕愁无限,河汉三更看斗牛。”2.指三更更鼓。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四幕:“怀贞夫人倚门而立者有间,室外有打三更之声。”
【光】〔古文〕炗《唐韻》古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姑黃切,廣平聲。《說文》从火在人上。本作灮,今作光。《徐曰》光明意也。《易·需卦》有孚光亨。《程傳》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。《正韻》輝光,明耀華彩也。又《集韻》太歲在辛曰重光。又諡法,能紹前業曰光。又姓。《廣韻》田光後,秦末子孫避地,以光爲氏。晉有光逸。又《集韻》古曠切,廣去聲。飾色也。或作。
【射月】饰名,即粉脸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黥》:“近代粧尚靨如射月,曰黄星靨。”《骈雅·释服食》:“射月,粉靨也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