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来沈醉为花狂,霜鬓未须镊

老来沈醉为花狂,霜鬓未须镊

诗句读音
霜鬓未须镊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shuāng bìnwèixūniè
老来沈醉为花狂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lǎo láishěn zuìwéi|wèihuākuáng

老来沈醉为花狂,霜鬓未须镊释义

【霜鬓】亦作“霜髩”。白色鬓发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一·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》:“感时为欢叹,霜鬢不可视。”宋苏轼《浣溪沙·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》词:“霜鬢不须催我老,杏花依旧驻君颜。”清姚潜《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》诗:“漫放凭空眼,萧萧霜鬢新。”漢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镊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尼輒切《集韻》昵輒切,音聶。鑷子。《釋名》鑷,攝也。攝取物也。《雲仙雜記》王僧虔晚年惡白髮,一日對客,左右進銅鑷。僧虔曰:却老先生至矣,庶幾乎。又首飾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簪以瑇瑁爲擿,長一尺,端爲華勝,上爲鳳凰爵,以翡翠爲毛羽,下有白珠垂,黃金鑷。《崔瑗·釵銘》三珠璜釵,鑷髮鑽瑩。 《集韻》或作鑈。《類篇》亦作銸。

【老来】。唐杜甫《哭韦大夫之晋》诗:“童孺交游尽,喧卑俗事牵。老来多涕泪,情在强诗篇。”宋陆游《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》诗:“老来閲尽荣枯事,万变惟应一笑酬。”明刘昺《忆秦娥》词:“少年离别,老来依旧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若不早为筹画,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,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,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?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,受老来的艰窘呢?”

【沈醉】亦作“沉醉”。1.大醉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蒋琬传》:“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,见琬众事不理,时又沉醉。先主大怒,将加罪戮。”唐李商隐《龙池》诗:“夜半宴归宫漏永,薛王沉醉寿王醒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独自一个,一杯两盏,倚阑畅饮,不觉沉醉。”巴金《醉》:“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。”2.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。柔石《二月》四:“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,竟使陶岚听得沉醉了。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三章:“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,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。”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狂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巨王切《集韻》渠王切,音軖。《廣韻》病也。心不能審得失之地。則謂之狂。《書·微子》我其發出狂。《疏》狂生於心,而出於外。應璩詩云:積念發狂癡,此其事也。又《書·洪範》曰狂恆風若。《疏》鄭康成以狂爲倨慢,以對不敬,故爲慢也。又《集韻》一曰躁也。《詩·鄘風》衆穉且狂。《傳》是乃衆幼穉且狂,進取一槩之義。《疏》論語云:狂者進取,仰法古例,不顧時俗,是進取一槩之義。《論語》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。又《詩·鄭風》不見子都,乃見狂且。《傳》狂,狂人也。《疏》都是美好,狂是醜惡。又鳥名。《爾雅·釋鳥》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