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我而今衰谢,梦绕故园松菊,底事更迟留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底事更迟留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拼音: dǐ shìgēng|gèngchí liú |
梦绕故园松菊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mèngràogù yuánsōng jú |
老我而今衰谢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lǎowǒér jīnshuāi xiè |
老我而今衰谢,梦绕故园松菊,底事更迟留释义
【底事】1.何事。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酷忍》:“天子富有四海,立皇后有何不可,关汝诸人底事,而生异议!”宋张元干《贺新郎·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》词:“底事崑崙倾砥柱,九地黄流乱注?”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底》:“江南俗语,问何物曰底物,何事曰底事。唐以来已入诗词中。”陈毅《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》诗:“投降缘底事?敌伪已图穷。”2.此事。宋林希逸《题达摩渡芦图》诗:“若将底事比渠儂,老胡暗中定羞杀。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怒遣》:“归向慈亲告,底事羞还怕。”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迟留】停留;逗留。汉王充《论衡·状留》:“贤儒迟留,皆有状故。”唐韩愈《别知赋》:“倚郭郛而掩涕,空尽日以迟留。”宋沉遘《过冀州闻介甫送虏使当相遇继得移文又以诗见寄次韵和答》:“闻报故人当遅留,便临近舘为邂逅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僕终疑其伪,阴与主人谋,迟留不进,相失,遂杳。”漢
【梦】俗夢字。(夢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鳳切《正韻》蒙弄切,蒙去聲。覺之對,寐中所見事形也。《書·說命》夢帝賚子良弼。《詩·小雅》乃占我夢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,一正夢、二噩夢、三思夢、四寤夢、五喜夢、六懼夢。《又》大卜掌三夢之法,一致夢、二觭夢,《註》奇怪之夢、三咸陟。《註》升也,進也,無思慮而有其夢。一作咸夢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昔者莊周夢爲蝴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《張子正蒙》夢形閉而氣專于內,夢所以緣舊于習心,飢夢取,飽夢與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雲土夢作。又《司馬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
【故园】1.旧家园;故乡。唐骆宾王《晚憩田家》诗:“唯有寒潭菊,独似故园花。”前蜀贯休《淮上逢故人》诗:“故园离乱后,十载始逢君。”元倪瓒《桂花》诗:“忽起故园想,泠然归梦长。”毛泽东《到韶山》诗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”2.古旧的园苑。唐元稹《感石榴二十韵》:“深抛故园里,少种贵人家。”
【松菊】菊不畏霜寒,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。晋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”唐刘禹锡《酬令狐相公赠别》诗:“田园松菊今迷路,霄汉鸳鸿久絶羣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八:“陶潜酷似卧龙豪,万古潯阳松菊高。”汉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而今】如今,现在。唐张安世《苦别》诗:“向前不信别离苦,而今自到别离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我们而今且派两人跟定了范老爷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四段:“直到而今,许多中国古代的风俗、习惯、语言、服装,在朝鲜还看的见。”参见“而今而后”。
【衰谢】。《宋书·顾觊之传》:“﹝覬之﹞曰:‘礼,年六十不服戎,以其筋力衰谢,非復军旅之日。’”唐司空图《偶书》诗之一:“衰谢当何懺,惟应悔壮图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:“自是日渐衰谢,至饘粥不供。”郭沫若《新华颂·多谢》:“要战胜年龄的衰谢,是一场剧烈的斗争。”2.败落。《南史·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》:“时宋道衰谢,诸王微弱。”李广田《银狐集·柳叶桃》:“这些柳叶桃是这人家的前一世人培植起来的,种花人谢世之后,接着就是这家业的衰谢。”3.凋谢。闻一多《文学的历史动向》:“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,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