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拙何劳咄咄,疏慵且复悠悠

老拙何劳咄咄,疏慵且复悠悠

诗句读音
疏慵且复悠悠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ū yōngqiě fùyōu yōu
老拙何劳咄咄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lǎo zhuōhé láoduō duō

老拙何劳咄咄,疏慵且复悠悠释义

【疏慵】慵”。亦作“疎庸”。亦作“踈慵”。疏懒;懒散。唐元稹《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》诗:“疏慵日高卧,自谓轻人寰。”宋梅尧臣《自咏》:“非同叔夜傲,切莫怪疎慵。”明刘基《旅兴》诗之二六:“疎庸厌人事,疲病畏交游。”明高启《东师寓廨》诗之三:“鼠跡尘凝帐,蛙声雨到池。踈慵堪置散,不敢怨名卑。”清姚鼐《怀陈伯恩》诗:“壮年车马剧驰奔,晚节疏慵日闭门。”

【且复】姑且再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子之先生不齐,吾无得而相焉。试齐,且復相之。”唐韩愈《送张道士序》:“既非公家用,且復还其私。”宋陆游《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》诗:“牵萝且復补茅屋,饭豆何妨羹芋魁。”明刘基《刘宗文菜窝遣兴》诗:“且復擷其蔬,独酌慰衰晚。”典

【悠悠】1.思念貌;忧思貌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”郑玄笺:“言我思其如是,心悠悠然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中心悠悠,将何以寄?”唐乔知之《定情篇》:“去时恩灼灼,去罢心悠悠。”元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心绪悠悠,不明白这场迤逗。”2.辽阔无际;遥远。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: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”毛传:“悠悠,远意。”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九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康有为《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鼎鼎百年言笑速,悠悠万里别离难。”3.久长;

【老拙】人自称的谦词。宋陶穀《清异录·居室》:“善説者莫儒生若也。老拙幼学时,同舍生刘垂,尤有口材,曹号‘虚空锦’。”宋苏轼《与孔毅父书》:“到扬吏事清暇,而人事十倍於杭,甚非老拙所堪也。”元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五折:“輦轂之下,幸遇大人尊颜,实乃老拙万幸也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长兄年力鼎盛,万不可蹉跎自误。你须牢记老拙今日之言。”

【何劳】犹言何须烦劳,用不着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六回:“赵云慌忙下马伏地曰:‘败军之将,何劳丞相远接?’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闹封》:“收拾残经别法王,袈裟脱去换霓裳。初来不为求超脱,临去何劳懺罪殃。”承受烦劳。《敦煌变文集·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》:“可憎猧子色茸茸,抬举何劳餧饲浓。”蒋礼鸿通释:“何劳,同‘荷劳’,承荷烦劳的意思。”

【咄咄】感叹声。表示感慨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严光》:“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为理邪?”晋陆机《东宫》诗:“冉冉逝将老,咄咄奈老何!”唐李益《北至太原》诗:“咄咄薄游客,斯言殊不刊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咄咄危哉!大事去矣!”2.感叹声。表示责备或惊诧。宋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卷一:“﹝其姊﹞咄咄责妹曰:‘何处无婚姻,必欲与我共一壻?’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7期:“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。”3.呼驴马等牲畜之声。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鸟兽呼音》:“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