磊落人为磊落州,滕王阁望越王楼

磊落人为磊落州,滕王阁望越王楼

诗句读音
磊落人为磊落州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lěi luòrén wéizhōu
滕王阁望越王楼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téng wáng géwáng|wàngwàngyuèlóu

磊落人为磊落州,滕王阁望越王楼释义

【磊落】犖”。众多委积貌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连横者六印磊落,合纵者駢组流离。”《文选·潘岳<闲居赋>》:“石榴蒲陶之珍,磊落蔓衍乎其侧。”吕延济注:“磊落、蔓衍,众多貌。”唐杜甫《观画马图》诗:“腾驤磊落三万匹,皆与此图筋骨同。”明李东阳《过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》:“因高为陵下为泽,復有石坝磊犖长如冈。”清恽敬《舟经丹霞山记》:“冈之背,见大石磊落列天际。”2.山高大貌。《文选·郭璞<江赋>》:“衡霍磊落以连镇,巫庐嵬崫而比嶠。”李周翰注:“磊落、嵬崫,皆山高大貌。”3.壮伟貌;俊伟貌。《晋书·索靖传

【人为】1.犹为人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先王之制礼乐,人为之节。”孔颖达疏引庾蔚之曰:“人为,犹为人也。言为人作法节也。”2.人力所为,与天然、自然相对。汉扬雄《法言·问明》:“命者,天之命也,非人为也。”明高启《偃松行》:“左伸右屈多异态,天自出巧非人为。”孙中山《社会主义的分析》:“循进化之理,由天演而至人为。”3.人造成的。如:人为的障碍;人为的困难。

【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職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由切,音周。《說文》水中可居曰州。周繞其旁,从重川。昔堯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,故曰九州。一曰州,疇也,各疇其土而主之。《廣雅》州,殊也,浮也。《春秋·題辭》州之爲言殊也。《釋名》州,注也。郡國所注仰也。《玉篇》九州也,時也,宮也,居也。《書·舜典》肇十有二州。《傳》禹治水之後,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。分靑州爲營州。《疏》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,今始爲十二州。左傳云:昔夏之方有德也,貢金九牧,則禹登王佐,還置九州,其名蓋如禹貢。《禹貢》冀、兗、靑、徐、荆、揚、豫、梁

【滕王阁】祖子元婴为洪州刺史时所建。后元婴封滕王,故名。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。其后阎伯屿为洪州牧,宴群僚于阁上,王勃省父过此,即席作《滕王阁序》。阁历经修建,后焚毁。亦省作“滕阁”。唐杜牧《怀锺陵旧游》诗:“滕阁仲春綺席开,柘枝蛮鼓殷晴雷。”唐罗隐《锺陵见杨秀才》诗:“孺亭滕阁少踟蹰,三度南游一事无。”典

【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巫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無放切,音。《說文》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从亡,朢省聲。《釋名》望,惘也,視遠惘惘也。《詩·邶風》瞻望弗及。又《詩·大雅》令聞令望。《疏》爲人所觀望。又《孟子》望望然去之。《趙岐註》慚愧之貌也。《朱傳》去而不顧之貌。又《博雅》覗也。《韻會》爲人所仰曰望。又責望。又怨望。又祭名。《書·舜典》望于山川。《傳》皆一時望祭之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》望者何,望祭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方切《正韻》無方切,音亡。義同。《詩·小雅》萬夫所望。《釋文》協韻音亡。又《釋名

【越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伐切,音粵。《說文》度也。《玉篇》踰也。《易·繫辭傳》雜而不越。《註》各得其序,不相踰越。《禮·曲禮》戒勿越。《疏》戒愼毋得踰越。又《書·太甲》無越厥命。《傳》越,墜也。《左傳·僖八年》恐隕越於下。《註》隕越,顚墜也。又於也。《書·高宗》越有雊雉。《傳》越,於也。《詩·風》越以鬷邁。《傳》越,於也。又遠也。《書·泰誓》予曷敢有越厥志。《註》越,遠也。又瑟下孔爲越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二人皆左何瑟,後首挎越。《註》越,瑟下孔也。《禮·樂記》淸廟之瑟,朱絃而疏越。○按《儀禮》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