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冷叶上风,瑟瑟檐头雨

冷冷叶上风,瑟瑟檐头雨

诗句读音
冷冷叶上风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lěng lěngyè|xiéshàng fēng
瑟瑟檐头雨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九麌
拼音: sè sèyán tóuyǔ|yù

冷冷叶上风,瑟瑟檐头雨释义

【冷冷】1.寒凉的样子。宋王禹偁《李太白真赞并序》:“冷冷碧江,下浸秋石。”元揭傒斯《奉同柯博士甘内掾下直赋》:“冷冷草露白,华月隔林生。”叶圣陶《隔膜·母》:“弱小的菊科的花开出来使人全不经意,却颤颤地冷冷地铺满了庭阶。无力的晚阳照在那些花上面,着实有些儿寒意。”2.冷淡;严肃。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她忽然冷冷地瞥了范博文一眼,鼻子里轻轻一哼,就懒洋洋的走开了。”曹禺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他说话很简短,表面是冷冷的。”3.表示讥讽的意味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三月的租界》:“三月里,就‘有人’在上海的租界上冷冷的说道-

【叶】《玉篇》古文協字。《後漢·律曆志》叶時月正日。餘詳十部六畫。又《集韻》同旪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次四曰旪用五紀。《註》師古曰,旪讀曰叶。又《正韻》同汁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五位相汁,以旅于東井。《註》汁、叶同。(葉)《唐韻》與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弋涉切,音枼。《說文》草木之葉。《陸游詩註》吳人直謂桑曰葉。又世也。《詩·商頌》昔在中葉,有震且業。又《博雅》聚也。又書冊。《歐陽修曰》唐人藏書皆作卷軸,後有葉子,似今策子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葉氏,舊音攝,後世與木葉同音。又與通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贊者洗於房中,側酌醴,

【上风】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虫,雄鸣於上风,雌应於下风而风化。”宋文天祥《渔舟》诗序:“忽有十八舟,上风冉冉而来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吴越之战,敌得风势,傅瓘引舟佯避,俟敌过而回舟扬灰以败之,此易下风为上风者也。”午星《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》:“肖大嫂接连搬了好几捆柴草,堆到碉堡门口,又在上风方向,摆了一摊辣椒和树柴。”2.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。《西游记》第四二回:“行者道:‘兄弟,虽不曾救得师父,老孙却得个上风来了。’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说“面子”》:“他既然没有面子,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

【瑟瑟】碧色宝石。《周书·异域传下·波斯》:“﹝波斯国﹞又出白象、师子……马瑙、水晶、瑟瑟。”《新唐书·高仙芝传》:“仙芝为人贪,破石,获瑟瑟十餘斛。”《元史·仁宗纪一》:“帝曰:所寳惟贤,瑟瑟何用焉。”明沈德符《野获编·外国·乌思藏》:“其官章饰,最尚瑟瑟;瑟瑟者,緑珠也。”2.指碧绿色。唐白居易《暮江吟》:“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”前蜀韦庄《乞彩笺歌》:“留得溪头瑟瑟波,泼成纸上猩猩色。”宋陆游《携一尊寻春湖上》诗:“花梢已点猩猩血,水面初生瑟瑟纹。”3.象声词。汉刘桢《赠从弟》诗之二:“亭亭山上松

【檐头】屋檐,房檐。元仇远《和两山》诗之二:“檐头喜有桑榆日,兵后那无草木风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1期:“枫桥镇只拥有一条百多米长的窄街,我相信设若下雨,两边的檐头水都会滴到街心。”

【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矩切,音羽。《說文》水从雲下也。一象天,冂象雲,水霝其閒也。《玉篇》雲雨也。《元命包》隂陽和爲雨。《大戴禮》天地之氣和則雨。《釋名》輔也。言輔時生養。《易·乾卦》雲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《書·洪範》八庶徵,曰雨,曰暘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暴雨謂之涷,小雨謂之霡霂,久雨謂之淫。陸佃云:疾雨曰驟,徐雨曰零,久雨曰苦,時雨曰澍。又穀雨,二十四氣之一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《正字通》雨虎,蟲名。遁甲開天圖曰:霍山有雨虎,狀如蠶,長七八寸,在石內,雲雨則出,可炙食。或曰石蠶之類。詳見《本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