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眼别人看,畏首畏尾,身复尚余几

冷眼别人看,畏首畏尾,身复尚余几

诗句读音
身复尚余几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五旨
拼音: shēnfùshàngyú1|3
畏首畏尾平仄:仄 仄 仄 仄
拼音: wèi shǒ wèi wěi
冷眼别人看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
拼音: lěng yǎnbié rénkàn|kān

冷眼别人看,畏首畏尾,身复尚余几释义
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几】《唐韻》居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履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寄上聲。《說文》踞几也。《徐曰》人所凭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《周禮·春官》五几,玉几,雕几,彤几,漆几,素几。《劉歆·西京雜記》漢制,天子玉几,冬加綈錦其上,謂之綈几。凡公侯皆竹木几,冬則細爲橐以馮之。《玉篇》案也。亦作机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設机而不倚。又几几,安重貌。《詩·豳風》赤舄几几。(幾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希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幾者,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兢兢業業,一日二日萬幾。《傳

【畏首畏尾】重重貌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畏首畏尾,身其餘几?’”《魏书·司马叡等传论》:“司马叡之窜江表,窃魁帅之名,无君长之实,跼天蹐地,畏首畏尾……其孙皓之不若矣。”清戴名世《<金正希稿>序》:“迨以身试焉,而畏首畏尾,徬徨瞻顾。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二五:“这人原先胆子小,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,斗争韩老六,畏首畏尾,不敢往前探。”亦作“畏头畏尾”。《红楼梦》第七五回:“除了朝廷治罪,没有砍头的,你不必畏头畏尾。”汉

【冷眼】、客观的眼光。唐徐夤《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》诗:“冷眼静看真好笑,倾怀与説却为寃。”元曾瑞《留鞋记》第一折:“他可有浑身俏,我偷将冷眼窥,端的个眉清目秀多伶俐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府尹冷眼看吴氏时节,见他面上毫无不忍之色,反跪上来道:‘求老爷一气打死罢!’”清李渔《慎鸾交·论心》:“所以我辈择偦,全要具一副冷眼,看他举动如何。”茹志鹃《高高的白杨树·妯娌》:“冷眼看了一个月,二妈觉得日子倒是过得极平稳,但自己盼望的那种和气却看不到。”2.冷漠的眼光;轻蔑的眼光。元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正是常将冷

【别人】另外的人。如:家里只有母亲和我,没有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