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池婉婉中流砥,米廪行行要路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米廪行行要路程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mǐ lǐnháng|xíngyào|yāolù chéng |
莲池婉婉中流砥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平六脂 拼音: lián chíwǎn wǎnzhōng liúdǐ |
莲池婉婉中流砥,米廪行行要路程释义
【米廪】的学校。相传起始于虞舜时代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米廪,有虞氏之庠也;序,夏后氏之序也;瞽宗,殷学也;頖宫,周学也。”郑玄注:“庠序亦学也……鲁谓之米廪。虞帝上孝,令藏粢盛之委焉。”陈澔集说:“鲁所藏粢盛米之廪,即虞氏之庠,谓藏此米于学宫也,亦教孝之义。”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
【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,音邀。《博雅》約也。《論語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《註》久要,舊約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使季路要我,吾無盟矣。又求也。《孟子》脩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又也。《詩·魏風》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又會也。《禮·樂記》要其節奏。《註》要,猶會也。《釋文》要,一遙反。又《廣韻》勒也。又劫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上自欲征匈奴,羣臣諫不聽,皇太后固要,上乃止。又劾也,察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鄕士》異其死之罪而要之。《疏》要,劾實也。《書·康誥要囚傳》要察囚情,得其辭以斷獄。又衞圻之外,謂之要
【路程】1.路途的里程。唐陈子昂《谏曹仁师出军书》:“路程益远,疲瘦更极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,约行了二十餘里路程。”巴金《寒夜》二七:“他不再计算已经走了若干路程,他只是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。”2.指前进的道路和方向。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六章:“母亲给她遮挡风雨,教师给她指引路程。”艾青《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》诗:“让我们乘着时间的列车,走上我们新的路程。”
【莲池】1.种莲的池沼。南朝梁任昉《咏池边桃》:“聊逢赏者爱,栖趾傍莲池。”唐崔元翰《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》:“餘芳连桂树,积润傍莲池。”2.指佛地。佛教谓极乐净土。明高濂《玉簪记·投庵》:“不是三年曾有约,谁教今日会莲池。”明无名氏《赠书记·假尼入寺》:“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,将来堕落知何地。”清沉起凤《谐铎·穷士扶乩》:“年来説法成空相,愿咒莲池化酒杯。”冰心《往事(二)》三:“天国泥犁,任她幻拟:是泛入七宝莲池?是参谒白玉帝座。”3.明高僧。本姓沉,名袾宏,字佛慧,号莲池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世称莲池大师。
【婉婉】屈伸貌;卷曲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驾八龙之婉婉兮,载云旗之委蛇。”南朝陈徐陵《报德寺刹下铭》:“轩辕之驾,譬婉婉而多慙;吴王之坟,状耽耽而非拟。”北周庾信《游山》诗:“婉婉藤倒垂,亭亭松直竪。”2.和顺貌。南朝宋谢瞻《张子房》诗:“婉婉幙中画,辉辉天业昌。”唐韩愈《衢州徐偃王庙碑》:“婉婉偃王,惟道之耽。以国易仁,为笑於顽。”宋曾巩《祭亡妻晁氏文》:“及其既退,婉婉其仪。不矜以色,不伐以辞。”《天雨花》第四回:“你今愿责还愿罚,须当与我説分明。愿责低头来领罪,罚时婉婉顺郎心。”3.柔美;美好。《文选·潘岳
【中流】1.犹中道,正道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文理繁,情用省,是礼之隆也。文理省,情用繁、是礼之杀也。文理情用,相为内外表里,并行而杂,是礼之中流也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中流,犹中道。”章炳麟《新方言·音表》:“钱大昕者,可谓得其中流矣;戴震者,可谓会其玄极矣;何秋涛等,盖无讥焉。”2.江河中央;水中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武王渡河,中流,白鱼跃入王舟中。”唐张祜《题润州金山寺》诗:“树影中流见,鐘声两岸闻。”清李渔《怜香伴·赐姻》:“几曾见从井救人,人岸先登,自己反沉中流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
【砥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掌氏切,音紙。磨石也。《書·禹貢》荆州礪砥砮丹。《註》砥細於礪。《山海經》崦嵫之山,其中多砥礪。又平也,均也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如砥。又借言節操。《禮·儒行》砥礪廉隅。又砥砨,玉石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周有砥砨。 《說文》本作厎。或作底。《書·禹貢》厎柱析城。《註》厎柱,山名。在河水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爵祿束帛,天下之底石。又《集韻》典禮切,音邸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