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峰天一握,飞瀑壑争喧

连峰天一握,飞瀑壑争喧

诗句读音
飞瀑壑争喧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
拼音: fēi pù4zhēngxuān
连峰天一握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lián fēngtiānyī wò

连峰天一握,飞瀑壑争喧释义

【飞瀑】布。因其势飞流而下,故称。唐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·典雅》:“眼琴緑阴,上有飞瀑。”清林则徐《即目》诗:“飞瀑正拖千嶂雨,斜阳先放一峰晴。”刘大白《丁宁(二)》诗:“这是你心里的飞瀑,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。”汉

【壑】《廣韻》呵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黑各切,音。溝也,坑也,谷也,虛也。《詩·大雅》實墉實壑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谿壑錯繆而盤紆。又海曰大壑,一曰巨壑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大壑之爲物也,注焉而不滿,酌焉而不竭。又《山海經》有壑山。《又》西海流沙中有國,名壑市。又《集韻》黃郭切,音穫。郝格切,音赫。義同。 俗作,非。

【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側莖切《集韻》甾耕切,音箏。《說文》引也。从。《徐鉉曰》音曳。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《廣韻》競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又《玉篇》諫也。又訟也。《增韻》理也,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又《集韻》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《孝經·諫諍章》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《韻會》俗作争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

【喧】《廣韻》况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元切,音萱。《玉篇》大語也。《集韻》與吅同。或作讙。又與咺同。《漢武帝·悼李夫人賦》悲愁於邑,喧不可止兮。《註》師古曰:朝鮮之閒,謂小兒泣不止,名爲喧,音許遠反。

【连峰】亦作“连峯”。连绵的山峰。南朝宋谢灵运《会吟行》:“连峯竞千仞,背流各百里。”北周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》诗:“横阶仍凿涧,对户即连峰。”宋苏辙《游太山·四禅寺》诗:“古寺依巖根,连峯转相揖。”郭沫若《断断集·青年与文化》:“这种进展,就好像连峰一样,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。”
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
【一握】1.犹言一把。亦常喻微小或微少。《易·萃》:“若号,一握为笑,勿恤。”孔颖达疏:“一握者,小之貌也。自比一握之间,言至小也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舒之幎於六合,卷之不盈於一握。”《北史·许惇传》:“齐文宣尝因酒酣,提惇鬚称美,以刀截之,唯留一握。”金元好问《铜鞮次村道中》诗:“昂头天一握,放脚百丈井。”2.犹一柄。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国事·徐刘先知》:“持此一握扇,天下横行走。”3.一掌之中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大王治国诚能若此,则天下可运於一握。”4.一把抓住。宋苏轼《次韵范景仁留别》:“会当闻公来,倒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