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地干戈连越绝,数年麋鹿卧姑苏

两地干戈连越绝,数年麋鹿卧姑苏

诗句读音
两地干戈连越绝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liǎngdì|degān gēliányuè jué
数年麋鹿卧姑苏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shù|shǔ|shuòniánmí lùwògū sū

两地干戈连越绝,数年麋鹿卧姑苏释义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地】〔古文〕埊埅嶳《廣韻》徒四切《集韻》大計切《韻會》徒二切《正韻》徒利切,音弟。《說文》元氣初分,重濁隂爲地,萬物所列也。《白虎通》地者,易也。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。《釋名》地,底也,其體底下,載萬物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坤爲地。《內經》岐伯曰:地爲人之下,太虛之中。黃帝曰:馮乎。曰:大氣舉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土訓掌道地圖,以詔地事,道地慝,以辨地物,而原其生,以詔地求。《博物志》地以名山爲輔佐,石爲之骨,川爲之脈,艸木爲之毛,土爲之肉。又第也,但也。《前漢·丙吉傳》西曹地忍之。又叶徒何切,音沱。《屈原·橘頌》

【干戈】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,因以“干戈”用作兵器的通称。《诗·周颂·时迈》:“戴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世务》:“兵设而不试,干戈闭藏而不用。”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金鼓喧天,干戈耀日。”2.指战争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序》:“然尚有干戈,平定四海,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干戈兴则武夫奋,《韶》《夏》作则文儒起。”宋王安石《何处难忘酒》诗之一:“赋敛中原困,干戈四海愁。”清黄遵楷《<人境庐诗草>跋》:“今海内鼎沸,干戈云扰。”3.指兵士,武力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孙武曰:

【连】《唐韻》力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陵延切《正韻》靈年切,音漣。《說文》員連也。《玉篇》合也,及也。《廣韻》續也,還也。《集韻》屬也。《正韻》接也。《詩·大雅》執訊連連。《朱傳》屬續貌。《禮·王制》十國爲連,連有帥。《齊語》四里爲連,十連爲鄕。《後漢·韓康傳》連徵不至。又姻親爲連。《史記·尉佗傳》及蒼梧秦王有連。《註》有連者,連姻也。又黏鳥曰連。《淮南子·覽訓》連鳥于百仞之上。又連尹、連敖,皆楚官名。《左傳·襄十五年》屈蕩爲連尹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連敖註》楚司馬官也。又連山,易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易之法,

【越绝】1.越过,度过。《六韬·战车》:“越絶险阻、乘敌远行者,车之竭地也。”2.引申为胜过。旧题唐柳宗元《龙城录·阎立本有丹青之誉》:“上出示图於诸臣,称为越絶前世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七一引唐尉迟枢《南楚新闻·关图妹》:“才学优博,越絶流辈。”3.指越地的边境。唐司空曙《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即事寄徐薛二侍郎》:“地远姑苏外,山长越絶东。”宋姜夔《越九歌·越王》词:“瞻灵旗,闯越絶。”4.《越绝书》的省称。清陈维崧《念奴娇·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》词:“斜阁秦筝,横摊《越絶》,烧尽炉中柮。”5.犹隔绝。清

【数】《廣韻》所矩切《集韻》爽主切,音籔。《說文》計也。《易·說卦》數往者順。《詩·小雅》心焉數之。《禮·曲禮》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又《博雅》責也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使吏數之。《註》責數其罪。又《集韻》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色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《類篇》枚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疏》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又《繫辭》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《疏》蓍策之數。《書·大禹謨》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《疏》天之曆運之數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數。《註》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麋鹿】麋与鹿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乐其有麋鹿鱼鳖。”唐孟郊《隐士》诗:“虎豹忌当道,麋鹿知藏身。”2.即麋。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今人固与禽兽麋鹿、蜚鸟、贞虫异者也。”唐崔道融《元日有题》诗:“自量麋鹿分,只合在山林。”清孙枝蔚《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》诗:“东头重聚因麋鹿,原上相关有鶺鴒。”典

【卧】《唐韻》吾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吾貨切《正韻》五箇切,音餓。《說文》休也。从人臣,取其伏也,人臣事君俯僂也。《長箋》因休義借寐也。《廣韻》寢也。《釋名》化也,精氣變化,不與覺時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魏文侯問於子夏曰:吾端冕而聽古樂,則唯恐臥。又《韻會》寢室曰臥。《後漢·宦者傳論》乃以張卿爲大謁者,出入臥內。又息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臥名利者寫生危。《註》息其名利之心,則無危生之累也。

【姑苏】亦作“姑胥”。1.山名。在江苏省吴县西南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上姑苏,望五湖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﹝越王﹞甲卒三千人,以禽夫差於姑胥。”参阅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、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江南六·吴县》。2.指姑苏台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,以上姑苏。”韦昭注:“姑苏,宫之臺也,在吴閶门外,近湖。”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因伐吴,败之姑苏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姑苏,臺名,在吴县西三十里。”《后汉书·济南安王康传》:“吴兴姑苏而灭。”李贤注:“姑苏臺一名姑胥臺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谋吴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