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栋须群材,榱桷共支拄

梁栋须群材,榱桷共支拄

诗句读音
榱桷共支拄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cuī jué4|1zhī zhǔ
梁栋须群材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六咍
拼音: liáng dòngxūqúncái

梁栋须群材,榱桷共支拄释义

【榱桷】1.屋椽。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:“君子入庙,如右,登自阼阶,仰视榱桷,俯察几筵。”宋王安石《寄题郢州白雪楼》诗:“朱楼碧瓦何年有,榱桷连空欲惊矫。”清吴伟业《途中遇雪即事言怀》诗:“塔迥埋榱桷,臺荒冻鼓鼙。”2.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孝武山陵夕,王孝伯入临,告其诸弟曰:‘虽榱桷惟新,便自有黍离之哀。’”《北史·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》:“平识具该通,出内流誉,取诸开物成务,盖亦有隋之榱桷也。”3.与栋梁相对,喻指次要人物。唐元稹《上门下裴相公书》:“及其为相也,构致群材,使栋樑

【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用切,蛩去聲。《說文》同也。从廿卄。《徐曰》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《玉篇》同也,衆也。《廣韻》皆也。《增韻》合也,公也。《禮·王制》爵人于朝,與士共之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《唐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,音恭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《註》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《詩·大雅》侵阮徂共。《韻會》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《集韻》古勇切《正韻》居竦切,恭上聲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垂作

【支拄】1.支撑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:“杨泉《物理论》曰: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,死者相属。民歌曰:‘生男慎勿举,生女哺用餔;不见长城下,尸骸相支拄。’”清黄鷟来《戊辰冬与张四明西抵建宁分手即事纪别》诗:“舟人趋奔湍,努力争一綫,身足相支拄,脱手躯命贱。”清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老夫已矣,汝復轻身而昧大义,天下事谁可支拄者!”张孝若《南京政府成立》:“自一月以来,见克强兄以空拳支拄多军之餉食,寝食具废,至于吐血。”2.指用于支撑之物,支柱。清刘大櫆《浮山记》:“其巖石覆压欲坠,有僧构而居之,窗櫺皆如支拄然

【梁栋】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士阶条例》:“并拟省试、京试俱三年一次,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,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,庶可倍获真材,储为樑栋。”1.屋宇的大梁。晋郭璞《游仙诗》之二:“青谿千餘仞,中有一道士。云生梁栋间,风出窻户里。”宋黄庭坚《题王仲弓兄弟巽亭》诗:“里中多佳树,与世作梁栋。”2.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大夫文种者,国之梁栋,君之爪牙。”《隋书·李景传》:“杨玄感之反也,朝臣子弟多预焉,而景独无关涉。帝曰:‘公诚直天然,我之梁栋也。’”
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
【材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才。《說文》木梃也。徐曰:木勁直堪入於用者。《孟子》材木不可勝用。又《周禮·地官》委人掌斂疏材。《疏》材是木實,榛栗之屬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五材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又六材:木工、金工、皮工、設色之工、刮磨之工、搏埴之工也。又《太宰之職》百工飭化八材:珠、象、玉、石、土、金、革、羽也。又與才同。《書·咸有一德》任官惟賢材。又與財通。《孟子》有達財者。又質性也。《中庸》必因其材而篤焉。又《集韻》昨代切,音在。材具也。又叶前西切,音齊。《劉向·列女傳》妻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