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峰低峍崒,一簇小琅玕

两峰低峍崒,一簇小琅玕

诗句读音
一簇小琅玕平仄:平 仄 仄 平
拼音: yī cùxiǎoláng gān
两峰低峍崒平仄:仄 平 平
韵脚:入六術
拼音: liǎng1dīzú|cuì

两峰低峍崒,一簇小琅玕释义

【一簇】量。用于聚集之物或人。唐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诗之五:“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?”金元好问《塞上曲》:“平沙细草散牛羊,一簇征人在戍楼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安老爷一望,只见前面有几丛杂树,一簇草房。”沙汀《航线》:“在一簇屋子的高处,一片惹眼的红色奔过去了。”马烽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只见红红绿绿一簇人马下来,霎时已进了村。”汉

【琅玕】亦作“瑯玕”。1.似珠玉的美石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厥贡惟球、琳、琅玕。”孔传:“琅玕,石而似玉。”孔颖达疏:“琅玕,石而似珠者。”三国魏曹植《美女篇》诗:“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;头上金爵釵,腰佩翠琅玕。”元王旭《离忧赋》:“佩琅玕而服明月兮,裁青霞以为裾;怀真符而欲献兮,顾君门而踌躇。”清孙枝蔚《牛饥纪事二十二韵》:“兽医归部伍,柴药贵琅玕。”2.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,其实似珠。《山海经·海内西经》:“服常树,其上有三头人,伺琅玕树。”郭璞注:“琅玕子似珠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袪惑》:“﹝崑崙﹞有珠玉树,沙棠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
【低】《廣韻》都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黎切,底平聲。高之反也,俛也,垂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贊》低回,留之不能去。又《談藪》王元景大醉,楊彥遵曰:何太低昂。荅曰:黍熟頭低,麥熟頭昂,黍麥俱有,所以低昂。又作氐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封君皆氐首卬給。《又》其賈氐賤減平。俱同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