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峰玉笋初出土,三峰冰盘钉角黍

两峰玉笋初出土,三峰冰盘钉角黍

诗句读音
三峰冰盘钉角黍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sān1bīng pándīng|dìngjiǎo shǔ
两峰玉笋初出土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liǎng1yù sǔnchūchū tǔ

两峰玉笋初出土,三峰冰盘钉角黍释义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
【冰盘】放置碎冰,上面摆列藕菱瓜果等食品,叫做冰盘。夏季用以解渴消暑。唐韩愈《李花》诗之一:“冰盘夏荐碧实脆,斥去不御惭其花。”明何大复《苦热行》之一:“美人冰盘荐朱李,道上行人多渴死。”清孙枝蔚《古别离》诗:“别君六月中,冰盘浸碧藕。”2.指大的瓷盘。宋王安石《书任村马铺》诗:“冰盘鱠美客自知,起看白水还东驰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五回:“马二先生举眼一看,楼中间掛着一张匹纸,上写冰盘大的二十八个大字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九回:“内堂小酌送来临,煖锅一坐冰盘四,三人入位坐安身。”3.喻指月亮。宋高观国《齐天乐·中秋夜怀梅

【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經切,音丁。《說文》鍊鉼黃金。又《正韻》鈴釘,矛名。《郭璞曰》鶴厀矛,江東呼爲鈴釘。一曰鐵釴。又《正韻》鐵釘。又《晉書·陶侃傳》竹頭木屑,悉令掌之,及桓溫伐蜀,以所貯竹頭,作釘裝船。又國名。《山海經》有釘靈之國。《註》吳任臣云:釘靈,今丁靈國。又名丁令。亦作丁零。又《抱朴子·黃白卷》光明美色,可中釘也。又《集韻》都挺切,音頂。《前漢·王子侯者年表》有利侯劉釘。《註》音丁。又音鼎。又《集韻》煉鉼金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定切,音矴。義同。又《增韻》以釘釘物也。

【角黍】食品名。即粽子。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。状如三角,古用黏黍,故称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五一引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俗以菰叶裹黍米,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,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一名糉,一名角黍。”宋周邦彦《齐天乐·端午》词:“角黍包金,香蒲泛玉,风物依然荆楚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穀四·粽》:“糉,俗作粽。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,尖角,如椶櫚叶心之形,故曰糉,曰角黍。近世多用糯米矣,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。或言为祭屈原,作此投江,以饲蛟龙也。”清赵翼《连日竞渡再赋》诗:“竞渡传从楚岁时,为投角黍弔湘纍。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
【玉笋】笋”。1.笋的美称。宋杨万里《初三游翟园》诗:“不羞人面对风物,奈尔玉笋金柑何?”2.喻英才济济。《新唐书·李宗闵传》:“俄復为中书舍人,典贡举,所取多知名士,若唐冲、薛庠、袁都等,世谓之玉笋。”宋王禹偁《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》诗:“捧詔瑶池下,辞班玉笋中。”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引王梦楼《在西湖寄都中同年》诗:“吟诗喜得江山助,问字欣添玉笋围。”3.喻女子手指。唐韩偓《咏手》:“腕白肤红玉笋芽,调琴抽线露尖斜。”宋孙惟信《风流子》词:“记玉笋揽衣,翠囊亲赠,綉巾拭泪,金柳初攀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出土】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。清叶廷琯《吹网录·张伯颜圹志》:“此石不知何时出土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斠书·<寰宇访碑录>叙》:“其时出土之物尚少。”2.从土中生出来。亦比喻事物萌生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至于你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,惊风骇浪,更自可怜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;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,写了十篇《朝花夕拾》。”王汶石《大木匠》:“冬小麦已经出土,褐色的渭河原野,一望浅绿。”3.高出地面。戴煌《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》:“他们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出土五尺多高的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