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两个黄鹂鸣翠柳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四十四有 拼音: liǎnggè|gěhuáng límíngcuìliǔ |
一行白鹭上青天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yī xíngbái lùshàng|shǎngqīng tiān |
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释义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黄鹂】体黄色,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,嘴淡红色。叫的声音很好听,常被饲养作笼禽。吃森林中的害虫,对林业有益。也叫鸧鹒或黄莺。南朝梁何逊《石头答庾郎丹》诗:“黄鸝隐叶飞,蛺蝶縈空戏。”唐杜甫《绝句》之二:“两箇黄鸝鸣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”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一幕:“四月天,黄鹂低鸣。”
【鸣】《唐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明。《說文》鳥聲也。《玉篇》聲相命也,嘷也。《詩·大雅》鳳凰鳴矣,于彼高岡。又獸亦曰鳴。《易·說卦傳》其於馬也爲善鳴。又《增韻》凡出聲皆曰鳴。《禮·學記》叩之以小,則小鳴。叩之以大,則大鳴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子以堅白鳴。又鳥名。《山海經》弇州山有五彩之鳥,仰天鳴,名曰鳴鳥。《書·召誥》我則鳴鳥不聞。《音義》馬云:鳴鳥,謂鳳凰也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病切,音命。鳥相呼也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山雞晨羣,野雉朝雊。求偶鳴子,悲號長嘯。《註》鳴,
【翠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醉切,音綷。《說文》靑羽雀也。出鬰林。《爾雅·釋鳥》翠鷸。《註》似燕,紺色。《疏》李巡曰:鷸一名曰翠,其羽可以爲飾。樊光云:靑羽。出交州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飾以翡翠。《註》雄曰翡,雌曰翠。又《南越王趙陀傳》翠鳥幹。《博物志》翡身通黑,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。翠身通靑黃,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,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,因以爲名。又《禮·內則》舒雁翠。《註》舒鴈,鵝也。翠,尾肉也。又《爾雅·釋山》未及上翠微。《疏》謂未及頂上,在旁陂陀之處,名翠微。一說山氣靑縹色,故曰翠微。又姓。《急就
【柳】〔古文〕丣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九切,留上聲。《說文》小楊也。本作桺。从木丣聲。《埤雅》柔脆易生,與楊同類。縱橫顚倒植之皆生。又柳谷,日入處。《書·堯典》宅西曰昧谷。徐廣云:柳谷。《宋祁筆記》古文卯本柳字,後借爲辰卯之卯。北本別字,後借爲西北之北。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,以卯爲昧,訓北曰:北,猶別也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咮謂之柳。又車也。服虔曰:東郡謂廣轍車爲柳。李奇曰:大牛車爲柳。鄧展曰:喪車爲柳。又《爾雅·釋樂》宮謂之重,商謂之敏,角謂之經,徵謂之迭,羽謂之柳。又侯國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渤
【一行】1.谓一定不变,始终实施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势行教严,逆而不违,毁誉一行而不议。故赏贤罚暴,举善之至者也;赏暴罚贤,举恶之至者也:是谓赏同罚异。赏莫如厚,使民利之;誉莫如美,使民荣之;诛莫如重,使民畏之;毁莫如恶,使民耻之。然后一行其法。”陈奇猷集释:“-……谓一而不变也。”2.谓行走一次。《晋书·卜珝传》:“朕欲劳先生一行,可乎?”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:“吐谷浑寇边,太宗顾谓侍臣曰:‘得李靖为帅,岂非善也?’靖乃见房玄龄曰:‘靖虽年老,固堪一行。’”3.一种德行;一种特出的行为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今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青天】。其色蓝,故称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闚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”唐孟浩然《越中逢天台太一子》诗:“上逼青天高,俯临沧海大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﹝女媧氏﹞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‘五色石’,补好了青天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:“他仰头看看天,天是那么晴朗美丽,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。”2.晴天。喻光明美好的世界。《太平天囯歌谣·天囯起义在金田》:“带领穷人除清妖,从此穷人见青天。”贺敬之丁毅等《白毛女》第六幕:“今天咱们翻了身,今天咱们见青天!”3.喻指清官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