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宫隆眷遇,诸夏耸瞻听

两宫隆眷遇,诸夏耸瞻听

诗句读音
两宫隆眷遇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liǎng gōng2juàn yù
诸夏耸瞻听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zhū xiàsǒngzhān tīng

两宫隆眷遇,诸夏耸瞻听释义

【两宫】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。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。因其各居一宫,故称两宫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有如两宫螫将军,则妻子毋类矣。”裴骃集解引张晏曰:“两宫,太后、景帝也。”《汉书·张延寿传》:“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,上为放供张……两宫使者,冠盖不絶。”宋张元干《石州慢·己酉秋吴兴舟中作》词:“两宫何处,塞垣祗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比穆宗登极,肃益跋扈难制。两宫震怒,臚列逆跡,付廷议,罪在不赦。”2.东宫和上台的合称。指太子及皇帝。晋潘岳《夏侯常侍诔》:“内賛两宫,外宰

【隆】《唐韻》力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良中切,音癃。《說文》豐大也。又《玉篇》中央高也。《爾雅·釋山》宛中隆。《疏》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。又《戰國策》雖隆薛之城到於天,猶之無益也。又與窿通。《正韻》穹窿,天勢。本作隆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穹隆雲橈。又《玉篇》盛也。《禮·檀弓》道隆則從而隆,道汙則從而汙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文王攺制,爰周郅隆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迫隆冬至。《註》隆冬,猶言盛冬也。又《禮·祭義》頒禽隆諸長者。《註》隆,猶多也。又《荀子·致士篇》君者,國之隆也。《註》隆,猶尊也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方隆

【眷遇】。殊遇;优待。《北史·房彦谦传》:“忝蒙眷遇,輒写微诚,野人愚瞽,不知忌讳。”唐白居易《祭李司徒文》:“契阔绸繆,三十餘载……眷遇既深於常等,痛愤实倍於众情。”宋丁谓《丁晋公谈录》:“真宗闻之,甚喜,弥加睠遇。”元虞集《赠别兵部崔郎中暂还高丽即回中朝》诗:“眷遇忘身得,危难欲手援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献四·壮节王公传》:“日下既蒙新眷遇,海边休忘旧知音。”

【诸夏】1.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。泛指中原地区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诸夏亲暱,不可弃也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灭国十五有餘,独先诸夏,鲁晋俱诸夏也。”2.指中国。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音韵》:“瞿曇之书,能入诸夏,而宣尼之书,不能至跋提河者,以声音之道障阂耳。”郭沫若《归去来·由日本回来了》:“欣将残骨埋诸夏,哭吐精诚赋此诗。”

【耸】《正韻》息勇切,聳本字。(聳)《廣韻》息拱切《集韻》筍勇切《韻會》荀勇切《正韻》息勇切,音竦。《揚子·方言》聳,聾也。生而聾,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。《註》言無所聞,常聳耳也。又高也。《韓愈·會合聯句》劒心知未死,詩思猶孤聳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聳,欲也。荆吳之閒曰聳。自關而西,秦晉之閒相勸曰聳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聳,悚也。《註》謂警聳也。《左傳·成十四年》大夫聞之,無不聳懼。《楚語》昔殷武丁,能聳其德。《註》聳,敬也。又《集韻》雙講切,音。義同。

【瞻听】听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赖其饱山水,得以娱瞻听。”清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依中书愚见,一切中书差使,宜由侍读手奉全单,默然鵠立,中堂坐堂上,朱笔点出,明降堂諭,不许仍沿袖中出纸,以肃瞻听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