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恐失正味,缄默久不言
良恐失正味,缄默久不言释义
【良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呂張切《正韻》龍張切,音梁。《說文》善也。《廣韻》賢也。《釋名》良,量也。量力而動,不敢越限也。《書·益稷》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。又《太甲》一人元良,萬邦以貞。《註》元,大。良,善也。又《論語》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。《朱註》良,易直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良,首也。又《博雅》良,長也。又《正韻》器工曰良。《禮·月令》陶器必良。《周禮·天官·王府》掌凡良貨賄之藏。又《內府》掌良兵良器,以待邦之大用。又《春官·巾車》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,其用無常。《註》作之有功有沽。《疏》精作爲功則曰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【失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室。得之反。《說文》縱也。一曰錯也,過也,遺也。《書·泰誓》時哉弗可失。《杜甫詩》雖乏諫諍資,恐君有遺失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質切。與同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自失而走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其馬將失。《六書本義》與佚軼通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試。《應楨華·林園集詩》示武恐荒,過亦爲失。凡厥羣后,無懈于位。
【正味】的滋味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民食芻豢,麋鹿食荐,螂蛆甘带,鴟鸦耆鼠,四者孰知正味?”宋苏轼《橄榄》诗:“纷纷青子落红盐,正味森森苦且严。”茅盾《一个真正的中国人》:“夫妇间的恩爱,两个人的灵魂的合一,也只有在默然相对忘言的当儿,才是人生中最难得的真味--也是正味。”2.正常的滋味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八珍虽美而易厌,至於饭,一日不可无,一生喫不厌。盖八珍乃奇味,饭乃正味也。”
【缄默】亦作“缄嘿”。1.闭口不言。《宋书·范泰传》:“泰又上表曰:‘……深根固蔕之术,未洽於愚心,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。’”《南齐书·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息意缄嘿,一委时运。”宋孔平仲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使臣缄嘿,非社稷之福也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谨言》:“遇富贵人切勿论声色货利,遇庸俗人切勿谈语言文字,寧缄默而不言,毋驶舌以取戾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八:“其他的学生,一部分是袖手缄默,表示怕同有权威的同学们争竞。”2.沉默寡言。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﹝萧爽楼﹞有四取:慷慨豪爽,风流藴藉,落
【久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《易·繫辭》恆久也。《中庸》不息則久。《註》久,常於中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乃道,道乃久。又待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又《說文》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》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《註》久讀爲灸。《疏》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又《韻補》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
【不言】1.不说。《书·说命上》:“王言惟作命,不言,臣下罔攸禀令。”晋孙绰《天台山赋》:“恣语乐以终日,等寂默於不言。”唐韩愈《秋怀诗》之九:“空堂黄昏暮,我坐默不言。”2.不依靠语言。谓以德政感化人民。《老子》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辞。”《管子·心术上》:“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,然后知道之纪。”《南史·王俭传》:“所以得厝私怀,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。”3.不料。唐宋之问《桂阳三日述怀》诗:“愚谓嬉游长似昔,不言流寓歘成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