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面寒波涨,当前软柳垂

两面寒波涨,当前软柳垂

诗句读音
当前软柳垂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五支
拼音: dāng qián3liǔchuí
两面寒波涨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liǎng miànhánbōzhǎng|zhàng

两面寒波涨,当前软柳垂释义

【当前】在面前;前面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快意当前,适观而已矣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﹝帝﹞亲勒六军,大陈戎马,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,中军次之。”宋杨万里《近峡》诗:“望峡初愁远,当前忽不知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耶律丞相墓》:“西湖当前,水田棊布,酷似江南风景。”2.眼前;现在。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当前最痛切而要立刻解决的问题,却是夜来躲避秋风和白露的地方了。”典

【软】俗輭字。詳後輭字註。

【柳】〔古文〕丣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九切,留上聲。《說文》小楊也。本作桺。从木丣聲。《埤雅》柔脆易生,與楊同類。縱橫顚倒植之皆生。又柳谷,日入處。《書·堯典》宅西曰昧谷。徐廣云:柳谷。《宋祁筆記》古文卯本柳字,後借爲辰卯之卯。北本別字,後借爲西北之北。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,以卯爲昧,訓北曰:北,猶別也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咮謂之柳。又車也。服虔曰:東郡謂廣轍車爲柳。李奇曰:大牛車爲柳。鄧展曰:喪車爲柳。又《爾雅·釋樂》宮謂之重,商謂之敏,角謂之經,徵謂之迭,羽謂之柳。又侯國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渤
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
【两面】1.指古代神话中“两面人”的两个面孔,借指两面人。晋郭璞《注<山海经>叙》:“王頎访两面之客,海民获长臂之衣。”南朝梁江淹《遂古篇》:“沃沮肃慎东北边兮,长臂两面乘赤船兮。”2.两个不同的或相对的方向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》:“﹝丹阳城﹞据山跨阜,周八里二百八十步,东北两面悉临絶涧。”如:我军两面夹攻,敌人腹背受敌。3.两边;两侧。唐白居易《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》:“两面苍苍岸,中心瑟瑟流。”4.反复无常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尔等与我儿约为兄弟,今又亲云京,何两面乎?”《资治通鉴·后晋
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
【波】《唐韻》博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禾切,音皤。《說文》水涌流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波爲瀾,小波爲淪,直波爲徑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波水,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滎波旣豬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豫州,其川滎雒,其浸波溠。《註》波讀爲播。又洛之別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水自洛出爲波。又潤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晉公子曰: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餘也。又搖動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且以狶韋氏之流,觀今之世,其孰能不波。又目光曰波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托微波以通辭。又金波,月光也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月以金波。又沸波,

【涨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知亮切,音帳。水大貌。《焦氏·易林》水漲無船。又溢也。《杜甫詩》春日漲雲岑。又南海名。《謝承·後漢書》交趾七郡土獻,皆從漲海出入。又《集韻》展兩切,長上聲。義同。或从長作涱。又《廣韻》陟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中良切,音張。義同。《郭璞·江賦》趨漲截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