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民陷盗贼,峻法难禁止
良民陷盗贼,峻法难禁止释义
【良民】1.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。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盗贼弗诛,则伤良民。”汉王符《潜夫论·述赦》:“今日贼良民之甚者,莫大於数赦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如自愿去了黄巾,便为国家良民,如不去黄巾,全家诛杀。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七:“查该韩凤岐确是大大的良民,请长官开恩释放。”2.旧时指一般的平民,区别于“奴隶”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质帝纪》:“或取良民以为奴婢,名曰自卖民。”《隋书·艺术传·耿询》:“煬帝即位,进欹器,帝善之,放为良民。”
【陷】《唐韻》戸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乎韽切,音。《說文》高下也。一曰陊也。《玉篇》墜入地也,沒也,隤也。《易·需彖》剛健而不陷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戰常陷堅。又《魯語》子服景伯戒宰人曰:陷而入於恭。《註》猶失過也。 《玉篇》亦作錎。《集韻》同埳。《篇海》亦作。
【盗贼】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五曰刑职,以詰邦国,以纠万民,以除盗贼。”《荀子·君道》:“禁盗贼,除姦邪。”杨倞注:“盗贼通名,分而言之,则私窃谓之盗,劫杀谓之贼。”今俗称强取曰盗,私偷曰贼。元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一折:“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,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。”2.指抢劫偷窃的行为。唐元稹《告畬三阳神文》:“饥饉因仍,盗贼仓卒,閭落焚燔,城市剽拂。”3.对反叛者的贬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其后公卿希得朝见,盗贼益多,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。”宋陆游《董逃行·读古乐府拟作》:“汉末盗
【峻法】严酷的法令。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公家用少,桑弘羊等致利,王温舒之属峻法,儿宽等推文学至九卿,更进用事,事不关决於丞相,丞相醇谨而已。”宋梅尧臣《南有嘉茗赋》:“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,富贵贫贱不时啜而不寧。所以小民冒险而竞鬻,孰谓峻法之与严刑!”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正月朔至二月三十日》:“教王知其教之将衰也,於是立峻法以防其民。”
【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韻會》那干切《集韻》那肝切,音。《說文》鳥也。本作。又《玉篇》不易之稱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惟帝其難之。《咸有一德》其難其愼。又珠名。《曹植·美人行》珊瑚閒木難。《註》《南越志》曰:木難,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難從党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囊何切《正韻》奴何切。同儺。《集韻》難,卻除凶惡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遂令始難歐疫。《夏官·方相氏》率百隸而時難,以索室驅疫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,命國難。《又》季冬命有司大難。又《詩·小雅》其葉有難。《傳》難然盛貌。《釋文》乃
【禁止】以禁令制止;遇禁令则止息。《管子·明法》:“人主者,擅生杀,处威势,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羣臣。”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郎官化之,莫不自厉,絶请謁货赂之端,令行禁止,宫殿之内翕然有声。”唐韩愈《寄卢仝》诗:“凭依婚媾欺官吏,不信令行能禁止。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三:“并禁止民众团体开办训练班、讲习会、团体间的联合会议。”2.谓限制受弹劾官吏的行动自由。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延夀劾奏,移殿门,禁止望之。”南朝宋鲍照《谢解禁止表》:“被宣令解臣禁止,天光郑重,不可胜逢。”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二臺奏劾,则符光禄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