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亭逼旷野,轩楹敞三面

凉亭逼旷野,轩楹敞三面

诗句读音
轩楹敞三面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去三十三線
拼音: xuān yíngchǎngsānmiàn
凉亭逼旷野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liáng tíngbīkuàng yě

凉亭逼旷野,轩楹敞三面释义

【轩楹】1.堂前的廊柱。唐杜甫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:“呼儿具纸笔,隐几临轩楹。”宋苏舜钦《关都官孤山四照阁》诗:“势压苍崖险可惊,攀云半日到轩楹。”清盛锦《空舲峡》诗:“爱此民居壮,凌空驾轩楹。”2.借指廊间。唐杜甫《画鹰》诗:“絛鏇光堪摘,轩楹势可呼。”宋沉辽《春日中和堂》诗:“春风迎我咲,宛转入轩楹。”明朱鼎《玉镜台记·议婚》:“帘幙捲东风,翔集迁鶯贺燕;轩楹敞南岳,争看起凤腾蛟。”

【敞】《廣韻》昌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齒兩切,音廠。《說文》平治高土,可以遠望也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》行營高敞地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處險不敞。《註》師古曰:言其阻阸不顯敞也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體爽塏以閒敞。《註》倉頡篇曰:敞,高顯也。又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敞罔靡徒。《註》敞罔,失容也。又《類篇》一曰開也。又露也。又《集韻》恥孟切,音牚。拒也。又除更切。磨也。《玉篇》磨光也。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凉亭】。1.供行路人避雨或休息的亭子。唐杜牧《醉倒》诗:“日晴空乐下仙云,俱在凉亭送使君。”明陆采《明珠记·由房》:“炎威,炙损娇姿,怎如和我凉亭共戏,醉荷风碧簟相依。”夏衍《秋瑾传》序幕:“右手是凉亭的一半,横断舞台的是一条破碎残败了的石板路。”2.元代皇帝巡幸时驻跸之处,有东西二亭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内。元周伯琦《立秋日书事》诗之三:“凉亭千里内,相望列东西。”

【逼】《廣韻》彼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筆力切,音偪。《說文》近也。《廣韻》迫也。《正韻》驅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偪。詳人部偪字註。

【旷野】的原野。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:“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,哀我征夫,朝夕不暇。”唐王昌龄《长歌行》:“旷野饶悲风,颼颼黄蒿草。”明刘基《如梦令》词:“旷野寂无人,漠漠淡烟荒楚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章:“她就一个人走到学校附近的旷野里,一边散步一边唱起歌来。”2.腹之别名。清厉荃《事物异名录·形貌·腹》:“《黄庭经》:‘腹为玉池。’注:‘腹为旷野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