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忘尧桀自心平,此念胡为扫复生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两忘尧桀自心平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liǎngwàngyáojiézìxīn píng |
此念胡为扫复生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cǐniànhúwéi|wèisǎo|sàofù shēng |
两忘尧桀自心平,此念胡为扫复生释义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忘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方切《正韻》無方切,音亡。《說文》不識也。《增韻》忽也。又遺也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予嘉乃德,曰篤不忘。謂不遺也。又《儀禮·士冠禮》壽考不忘。《註》長有令名,不忽然而遽盡也。又善忘,病也。《莊子·達生篇》氣下而不上,則使人善忘。又坐忘,無思慮也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回坐忘。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巫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無放切,音妄。《韻會》棄忘也。《增韻》遺忘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刺》三宥,一曰遺忘。又志不在也。《左傳·隱七年》鄭伯盟,歃如忘。《註》志不在于歃血也。又《韓愈·別竇司直詩》中盤進橙栗,投擲
【尧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五聊切《集韻》倪幺切,音僥。《說文》高也。从垚,在兀上。高遠也。《白虎通》堯猶嶢也。嶢嶢,至高貌。古唐帝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又姓。魏堯暄,上黨人,以武功著。又《諡法》翼善傳聖,善行德義,皆曰堯。又人名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,曰無以易堯。《宋史》堯叟,堯咨,堯佐,兄弟皆有聲,世謂氏三堯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,今直隸眞定唐山,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。 或作。本作垚,小篆加兀,作堯。兀,會高意。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,象高形。
【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渠列切《集韻》巨列切,音傑。磔也。《周禮》謂磔爲疈辜。古人稱桀黠者,其凶暴若磔也。又《諡法》賊人多殺曰桀。又擔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齊高固桀石以投人。又借爲雋桀字。《辨名記》千人曰英,萬人曰桀。又桔桀,形貌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燾奡桔桀。又雞棲杙也。《詩·王風》雞棲于桀。古作。俗作榤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漢桀龍,宋桀路分。又《集韻》其謁切,音竭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巨列切《正韻》古屑切,音結。桀桀,秀貌。《詩·齊風》維莠桀桀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成二年》齊高國桀石以投人。〕 謹照原文國改固。〔《張衡·西都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心平】1.要求不高。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当作白天的家,时常用‘押宝’的精神买进一万,或者是卖出五千;--在这上头,她倒是很心平的。”2.心情平静。谌容《人到中年》七:“﹝陆文婷﹞从院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,心平如镜,一往如常。”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念】《唐韻》奴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玷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詁》思也。《疏》常思也。《釋名》念,黏也。意相親愛,心黏著不能忘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念兹在兹。又《小爾雅》無念,念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念爾祖。又姓。西魏太守念賢。又《轉注古音》叶人九切,音狃。《書·洪範》汝則念之。叶下咎受。 《六書精蘊》人當念所當念者,故从今。《正譌》俗作念,非。念字原字今下作丅。
【胡】《唐韻》戸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洪孤切,音瑚。《說文》牛頷垂也。《正字通》喉也。頷肉下垂者曰胡。《詩·豳風》狼跋其胡。《傳》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。《釋名》胡,互也。在咽下垂,能斂互物也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有龍垂胡。《註》胡謂頸下垂肉也。又《韻會》何也。《書·太甲》弗慮胡獲,弗爲胡成。又《集韻》壽也。《詩·周頌》胡考之寧。《傳》胡,壽也。又《正字通》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。戈頸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冶氏》戈胡三之,戟胡四之。《註》三之長六寸,四之長八寸。又戟名《揚子·方言》凡戟而無刃,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
【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老切,音嫂。弃也,拚除也。《詩·大雅》洒掃廷內。又鬧掃,髻名。《三夢記》鬧掃,猶盤雅墮馬之類也。唐詩云:還梳鬧掃學宮妝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蘇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到切,音譟。義同。《論語》當洒掃應對進退,則可矣。 本作埽。又與騷通。別詳土部,馬部。
【复生】1.复活;再生。《孙子·火攻》:“亡国不可以復存,死者不可以復生。”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齐推女》:“且无涕泣,幸可復生。”《醒世恒言·灌园叟晚遇仙女》:“花一离枝,再不能上枝;枝一去干,再不能附干,如人死不可復生。”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有战士为永不复生的战友流的眼泪。”2.谓恢复生者的吉常之礼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三年之丧,二十五月而毕,哀痛未尽,思慕未忘;然而服以是断之者,岂不送死有已,復生有节也哉。”郑玄注:“復生,除丧反生者之事也。”3.再次产生。《史记·律书》:“气始於冬至,周而復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