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翁洁身如清涟,流行坎止停则渊

两翁洁身如清涟,流行坎止停则渊

诗句读音
两翁洁身如清涟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liǎngwēngjié shēnrúqīng lián
流行坎止停则渊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liú xíng kǎn zhǐtíngzéyuān

两翁洁身如清涟,流行坎止停则渊释义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翁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烏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公切,音螉。《說文》頸毛也。《玉篇》鳥頸下毛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赤鴈集六紛員,殊翁雜五采文。《註》孟康曰:翁,鴈頸。又《玉篇》飛貌。又《廣雅》翁,父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吾翁卽若翁。又《玉篇》老稱。《史記·灌將軍傳》與長孺共一老禿翁。《註》年老頭禿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翁伯以脂而傾縣邑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鄔孔切,音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註》盎,猶翁也。成而翁翁然,蔥白色,如今酇白矣。《釋文》翁,音嗚動反。一音於勇反。又《韻補》葉烏光切。《道藏歌》霄駢縱橫舞。紫蓋託朱方

【洁身】保持自身清白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上二二》:“圣人伏匿隐处,不干长上,洁身守道,不与世陷乎邪。”唐李绅《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》:“洁身酬雨露,利口扇谗諛。”明柴绍炳《卓烈妇》诗:“登堂破壁陈原委,存身何似洁身美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大家降一级试试看》:“只因为能够不至于误译的人们洁身远去,出版界上空荡荡了,遂使小兵也来挂着帅印。”漢

【清涟】谓水清澈而有细波纹。语本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:“河水清且涟猗。”后多连文。南朝宋谢灵运《过始宁墅》诗:“白云抱幽石,緑篠媚清涟。”唐杜甫《重题郑氏东亭》诗:“崩石欹山树,清涟曳水衣。”清赵翼《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迹》诗:“孤山好林舘,丹碧映清涟。”

【流行坎止】《汉书。贾谊传》:“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;纵躯委命,不私与己。”谓顺流而行,遇险而止。比喻行止进退视境况而定。宋苏轼《答程天侔书》之一:“尚有此身,付与造物者,听其运转,流行坎止,无不可者。”清郁植《悲歌》:“流行坎止随所如,入世那能量枘凿。”典

【停】《唐韻》特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唐丁切,音廷。行中止也。《釋名》停,定也。定於所在也。《王弼易傳》八卦復位,六爻遷次,周而復始,上下不停。又《關尹子·八籌篇》草木俄茁茁,俄停停。《註》停停,樸遬不長也。又叶徒當切,音唐。《韓愈·贈張籍詩》從喪期至洛,還走不及停。假道經盟津,出入行澗岡。 《復古編》本作亭,後人又別作停。

【渊】〔古文〕囦《唐韻》烏圓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營圓切《韻會》幺圓切,音。《說文》回水也。从水,象形。左右岸也,中象水貌。《管子·度地篇》水出地而不流者,命曰淵。又深也。《詩·衞風》秉心塞淵。又潭名。《水經注》伊水東爲淵潭。又淵淵,鼓聲。《詩·小雅》伐鼓淵淵。又姓。世本有齊大夫淵。又《集韻》一均切,音蜵。亦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