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游怨迟暮,末事惊纷扰

良游怨迟暮,末事惊纷扰

诗句读音
末事惊纷扰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mò shìjīngfēn rǎo
良游怨迟暮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liáng yóuyuànchímù

良游怨迟暮,末事惊纷扰释义

【末事】1.非关根本之事;小事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凡在大王,将率末事也。”《旧唐书·柳公绰传》:“立身以孝悌为基,以恭默为本,以畏怯为务,以勤俭为法,以交结为末事,以气义为凶人。”宋欧阳修《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》:“军书奏记一末事耳,有不待脩而堪者矣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薛姨妈听了虽是欢喜,但又恐他在外生事,花了本钱倒是末事,因此不命他去。”2.古指商业和手工业。《商君书·外内》:“末事不禁,则技巧之人利。”唐张九龄《侯使石头驿楼》诗:“渔商多末事,耕稼少良畴。”3.犹言馀事。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:“因其

【惊】《集韻》呂張切,音良。悲也。又《集韻》力讓切,音諒。義同。或作悢。(驚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舉卿切《正韻》居卿切,音京。《說文》馬駭也。《玉篇》駭也。《易·震卦》震驚百里。《詩·大雅》震驚徐方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得之若寵,失之若辱,是謂寵辱若驚。又叶居陽切,音姜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月中登高灘,星漢交垂芒。釣車擲長綫,有獲齊驩驚。

【纷扰】乱;纷乱骚扰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“关东纷扰,道路不通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术传》:“今世事纷扰,復有瓦解之势矣,诚英乂有为之时也。”宋苏轼《寄傲轩》诗:“朝客纷扰时,先生睡方熟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小引》:“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,然而委实不容易。”

【良游】游”。1.犹畅游。汉刘桢《黎阳山赋》:“良游未厌,白日潜暉。”晋谢混《游西池》诗:“有来岂不疾,良游常蹉跎。”宋朱熹《次秀野韵》之二:“卧看晓色忻初霽,起约良游醉好春。”2.指欢畅的游人。唐王维《韦侍郎山居》诗:“良游盛簪紱,继跡多夔龙。”3.驯良的鸟媒。《文选·潘岳<射雉赋>》:“良游呃喔,引之规里。”徐爰注:“良游,媒也。言媒呃喔其声,诱引令入可射之规内也。”见“良游”。

【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紆願切,音苑。《說文》恚也。《廣韻》恨也。《增韻》仇也,讎也。又《集韻》於袁切,音鴛。讎也,恚也。《禮·儒行》外舉不避怨。《前漢·黥布傳》恐仇怨妄誣之。《史記·始皇紀》母家有仇怨,竝阬之。皆平聲讀。或作惌。又《字彙補》委隕切,音惲。與薀同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富有天下而無怨財,布施天下而不病貧。《註》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。又叶烏員切,音淵。《後漢·班彪北征賦》越安定以容與兮,遵長城之縵縵。劇蒙公之疲民兮,爲彊秦乎築怨。《註》縵音眠。又叶烏云切,音熅。《琳·悼龜賦》參千鎰而不

【迟】〔古文〕邌《唐韻》直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尼切《正韻》知切,音墀。《說文》徐行也。《廣韻》久也,緩也。《詩·衞風》行道遲遲。《禮·玉藻》君子之容舒遲。又《孔子閒居》無體之禮,威儀遲遲。《註》緩而不迫也。又委遲,迴遠貌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倭遲。又《韻會》棲遲,息也。《詩·風》可以棲遲。又姓。《書·盤庚》遲任有言。《註》古賢人。又尉遲,複姓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直利切《集韻》直吏切《正韻》直意切,音稚。《廣韻》待也。《後漢·章帝紀》朕思遲直士,側席異聞。又《趙壹傳》實望昭其懸遲。《註》懸心遲仰之。又遲明卽黎明。《前

【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故切,音慕。本作莫。《說文》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,在茻中。《註》平野中望日將落,如在草茻中也。《史記·伍子胥傳》吾日暮塗遠。《屈原·離騷》恐美人之遲暮。○按經典本皆作莫。今或相承用暮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