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花秘偈药草喻,二师身住口不住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二师身住口不住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èr shīshēnzhùkǒubú zhù |
莲花秘偈药草喻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韵脚:去十遇 拼音: lián huāmì|bìjì|jiéyào cǎoyù |
莲花秘偈药草喻,二师身住口不住释义
【二师】1.指左师、右师。春秋宋乡里之官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二师令四乡正敬享。”杜预注:“二师,左、右师也。”王应麟《小学绀珠·职官·二师》“宋右师、左师”引《白虎通》:“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,其次为左师。”2.左右翼军队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越王乃分其师为左右军……吴师闻之,大骇,曰:‘越人分为二师,将以夹攻我师。’”3.指殷少师比干和父师箕子。《书·微子》“殷既错天命,微子作誥,父师、少师”孔传:“告二师而去紂。”孔颖达疏:“告父师箕子,少师比干。”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
【不住】;不断。南朝梁沉约《千佛颂》:“不常不住,非今非昔。”唐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诗: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宋岳飞《小重山》词:“昨夜寒蛩不住鸣,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”茅盾《小巫》:“菱姐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,不住的点头。”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。鲁迅《故事新编·补天》:“﹝伊﹞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,禁不住很诧异了。”艾蕉《雨》:“母亲忍不住了,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。”
【莲花】“莲华”。1.即荷花。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三七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舟漂汎似散莲花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莲华赋》:“余有莲花一池,爱之如金。”唐孟浩然《题大禹寺义公禅房》诗:“看取莲花净,应知不染心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莲花,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。”参见“荷花”。2.喻佛门的妙法。明李贽《观音问》:“若无国土,则阿弥陀佛为假名,莲华为假相,接引为假説。”3.剑名。北周庾信《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》:“角端在手,必无齐鲁之侵;莲花插腰,甚得蛟龙之气。”汉
【秘】《集韻》兵媚切,音毖。密也。通作祕。又《轉注古音》蒲結切,音蹩。香草也。
【偈】《廣韻》渠列切《集韻》巨列切,音傑。武也。又偈偈,用力貌。《莊子·天道篇》偈偈乎揭仁義。又《揚子·太玄經》輔其折,廅其闕,其人暉且偈。又武貌。與竭通。又郅偈,竿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夫何旟旐,郅偈之旖旎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其例切,音堨。息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度三巒兮偈棠梨。《師古曰》偈與憩通。又偈句。釋氏詩詞也。又《正韻》奇熱切,音朅。疾也。《詩·檜風》匪車偈兮。叶上發下怛。《朱傳》偈,疾驅貌。漢典考證:〔《揚子·太經》輔其折,廅其闕,其人暉且揭。〕 謹照原文揭改偈。 考證:〔《揚子·太經》輔其折,廅其闕
【药草】可以入药的草本植物。南朝梁萧统《<陶渊明集>序》:“庄周垂钓于濠,伯成躬耕于野,或货海东之药草,或纺江南之落毛。”唐陆龟蒙《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》之二:“浄名无语示清羸,药草搜来喻更微。”清洪嘉植《耕云子传》:“人疾病过其前者,则止之,语其故,治以药草,遂愈,酬以钱,不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