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年频避地,憔悴客田家

连年频避地,憔悴客田家

诗句读音
憔悴客田家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九麻
拼音: qiáo4kè tián1|0|0
连年频避地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lián niánpín|bīnbì dì

连年频避地,憔悴客田家释义

【憔】《廣韻》昨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慈焦切《正韻》慈消切,音樵。《廣韻》憔悴,瘦也。《吳語》民人離落,而日以憔悴。與顦通

【悴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秦醉切,音萃。與顇通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卒聲。《楚辭·漁父》顏色憔悴。又《集韻》徐醉切,音遂。《廣雅》困悴也。又《集韻》昨律切,音崒。憂也。《劉向·九歎》覽屈氏之離騷兮,心哀哀而拂鬱。聲嗷嗷以寂寥兮,顧僕夫之憔悴。 俗作忰。

【客田】租种别人的田地。亦指所租之田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譙人公孙宏少孤贫,客田於河阳,善鼓琴,颇能属文。”缪敏《弋横农民暴动》:“这里群众是靠种客田、挖煤、推车为生,全村只有一户富农,没有地主。”2.属于外乡人所有的田地。《六部成语·户部·客田》注:“客民所买之田也。”典
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

【连年】接连多年。《汉书·王商传》:“商死后,连年日蚀地震。”唐郑遂初《别离怨》诗:“荡子戍辽东,连年信不通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十二:“经连年战乱,刚刚平定,奄奄一息,正如久病之后,勉强得一点生机。”

【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毗賔切,音顰。《玉篇》急也。《廣雅》比也。《詩·大雅》國步斯頻。《傳》頻,急也。《箋》頻猶比也。國家之政,行此禍害比比然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又《說文》水厓。《徐鉉曰》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·大雅》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《傳》頻,厓也。《箋》頻,當作濵。又與顰同。《易·復卦》頻復厲无咎。《註》謂頻蹙之貌。又果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仁頻,幷閭。《註》仁頻,賔榔也。頻或作賔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〕 謹照原文地改池。 考證:〔《

【避地】墬”。1.谓迁地以避灾祸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始皇之末,班壹避墬於楼烦,致马牛羊数千羣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﹝班彪﹞知隗嚣终不寤,乃避墬於河西。”颜师古注:“墬,古地字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濊》:“汉初大乱,燕、齐、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。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六:“初,粲与族兄凯避地荆州,依刘表。”宋文天祥《指南后录·东海集序》:“自丧乱后,友人挈家避地。”清姚椿《<乔处士遗集>序》:“尝避地至吾郡,交几社诸人。”2.犹言避世隐居。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“﹝郅惲﹞后坐事左转芒长,又免归,避地教授,著书八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