练塘后出号详备,晦翁集註尤精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练塘后出号详备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4tánghòuchū4|2xiáng bèi |
晦翁集註尤精明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huìwēngjíyóujīng míng |
练塘后出号详备,晦翁集註尤精明释义
【练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甸切,音鍊。《說文》湅繒也。《玉篇》煮漚也。《釋名》練,爛也,煮使委爛也。《急就篇註》練者,煮縑而熟之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染人》凡染,春暴練。《註》暴練,練其素而暴之。又小祥服也。《禮·檀弓》練而慨然。又練練衣,黃裏縓緣。《疏》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,故曰練也。練衣者,以練爲中衣。又練。《禮·月令》天子乃命將帥,選士厲兵,練桀俊。《戰國策》練以爲揣摩。又選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練時日。又閱歷也。《前漢·韋賢傳》昔靡不練。《註》練猶閱歷之。又姓。《廣韻》何氏姓苑云:南康人。又通作湅
【塘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郞切,音唐。也。築土遏水曰塘。《吳越春秋》夫差姑蘇臺東,丹湖萬頃,內有金銀塘。又《錢塘志》曹華信立防海塘,募致土石一斛與錢一千,來者如雲。乃曰:不復需土。皆棄而去。塘成,因名錢塘。又瞿塘,在夔州東。《方輿勝覽》瞿塘,古西陵峽,乃三峽之門。《杜甫詩》衆水會培萬,瞿塘第一門。 通作唐。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号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號。詳虍部號字註。(號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刀切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大呼也。《詩·大雅》式號式呼。《小雅》載號載呶。《傳》號呶,號呼讙呶也。又哭也。《易·同人》先號咷而後笑。《周語》夫婦哀其夜號也。而取之以逃于褒。又雞鳴也。《晉書·律歷志》雞始三號。又《廣韻》胡到切,音号。名號也。《公羊疏》春秋貴賤不嫌同號。《註》通同號稱也。《白虎通》春秋傳曰:王者受命于王,必擇天下之美號,以爲號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掌辨六號。《註》號謂尊其名,更爲美稱。又《夏官·大司馬》家以號名。《
【详备】完备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》:“汉家承敝通变,造起律令,所以劝善禁姦,条贯详备,不可復加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疑古》:“近古之史也,言唯详备,事罕甄择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:“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,据现存简略的记事,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。”
【晦】《唐韻》荒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內切《正韻》呼對切,音誨。《說文》月盡也。《釋名》晦,灰也。火死爲灰,月光盡似之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陳不違晦。《註》晦,月終。又《易·隨卦》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《註》晦,晏也。又《詩·陳風》風雨如晦。《傳》晦,昏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遵養時晦。《傳》晦,昧也。又《左傳·成十四年》《春秋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。《註》晦亦微,謂約言以紀事,事敘而名微。又《左傳·昭元年》六氣,曰隂、陽、風、雨,晦、明也。《註》晦,夜也。又《公羊傳·僖十五年》晦者何,冥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霧謂之晦。又
【翁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烏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公切,音螉。《說文》頸毛也。《玉篇》鳥頸下毛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赤鴈集六紛員,殊翁雜五采文。《註》孟康曰:翁,鴈頸。又《玉篇》飛貌。又《廣雅》翁,父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吾翁卽若翁。又《玉篇》老稱。《史記·灌將軍傳》與長孺共一老禿翁。《註》年老頭禿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翁伯以脂而傾縣邑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鄔孔切,音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註》盎,猶翁也。成而翁翁然,蔥白色,如今酇白矣。《釋文》翁,音嗚動反。一音於勇反。又《韻補》葉烏光切。《道藏歌》霄駢縱橫舞。紫蓋託朱方
【集】〔古文〕雦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秦入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籍入切,音箿。《說文》本作雧。羣鳥在木上也。《詩·周南》集于灌木。又《廣韻》就也,成也。《書·武成》大統未集。《傳》大業未就。《詩·小雅》我行旣集。《箋》集,猶成也。又《韻會》雜也。《孟子》是集義所生者。《註》集,雜也。又《廣韻》衆也。又《廣韻》安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問所以安集百姓。又《玉篇》合也。《廣韻》聚也,會也,同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天下雲集響應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動靜不集。《註》師古曰:集,齊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鱗集仰流。又《左
【尤】〔古文〕怣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羽求切《韻會》疑求切《正韻》于求切,音郵。《說文》尤,異也。从乙又聲。《徐曰》乙欲出而見閡,則顯其尤異者也。《司馬相如·封禪文》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。《註》尤,異也。一曰甚也,過也。又《廣韻》怨也。《詩·鄘風》許人尤之,衆稚且狂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。又最也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夫子物之尤也。《註》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。又蚩尤,黃帝臣。帝與戰於涿鹿,殺之。今畫其形於旗上,名蚩尤旗。又彗星亦名蚩尤旗。又姑尤,齊東界二水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聊攝以東,姑尤以西。又姓。
【精明】1.明洁至诚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是故君子之齐也,专致其精明之德也……齐者,精明之至也,然后可以交於神明也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杂录》:“斋者,言己之意念专一精明也。”2.纯洁聪明;精细明察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,故求备物,不求丰大。”宋曾巩《开府仪同三司制》:“某材资桀异,识虑閎深,庄重足以镇浮,精明足以成务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:“﹝南皮令﹞贫无归计,復理旧业,则精明果决,又判断如流矣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韦素园君》:“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,一个瘦小,精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