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星垂天,日月明之

列星垂天,日月明之

诗句读音
日月明之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七之
拼音: 4yuè míngzhī
列星垂天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liè xīngchuí tiān

列星垂天,日月明之释义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月明】。唐白居易《崔十八新池》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元袁士元《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》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明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列星】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。《公羊传·庄公七年》:“恒星者何?列星也。”何休注:“恒,常也,常以时列见。”汉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越地传》:“观其鈲,烂如列星之行。”明何大复《织女赋》:“步列星之文履兮,纚素霞以为裳。”清顾大申《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》诗:“摘取列星当酒钱,斟酌海水常不乾。”

【垂天】挂在天边;悬挂天空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:“若云垂天旁。”三国魏曹丕《丹霞日行》:“丹霞蔽日,采虹垂天。”2.犹蔽天,笼罩天空。《文选·扬雄<羽猎赋>》:“其餘荷垂天之罼,张竟壄之罘。”刘良注:“言罼之大,如垂天之四边也。”宋姜夔《汉宫春·次韵稼轩》词:“云曰归歟,纵垂天曳曳,终返衡庐。”3.比喻壮志凌云。唐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摶羊角以垂天,展驥足而腾景。”唐刘禹锡《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