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合悲欢多少话,想今宵、缱绻难深诉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想今宵、缱绻难深诉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xiǎngjīn xiāoqiǎn quǎnnán|nàn|nuóshēnsù |
离合悲欢多少话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lí hé bēi huānduō shǎohuà |
离合悲欢多少话,想今宵、缱绻难深诉释义
【想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悉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寫兩切,音鯗。《說文》冀思也。註希冀而思之也。《後漢·王霸傳》夢想賢士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悠然遐想。又《增韻》意之也。物未至而意之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》眡祲掌十輝之灋,以觀妖祥,辨吉凶。十曰想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想者,輝光也。鄭康成曰:想雜氣有所似,可形想也。《六書精薀》心有所欲而思也。字意从心从相,言有所著也。
【今宵】今夜。南朝陈徐陵《走笔戏书应令》诗:“今宵花烛泪,非是夜迎人。”唐雍陶《宿嘉陵驿》诗:“今宵难作刀州梦,月色江声共一楼。”
【缱绻】纠缠萦绕;固结不解。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:“无纵诡随,以谨繾綣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繾綣即紧絭之别体。”高亨注:“繾綣,固结不解之意。”2.引申为不离散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繾綣从公,无通外内。”杜预注:“繾綣,不离散也。”晋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诗:“昔余与子,繾綣东朝。”3.缠绵。形容感情深厚。唐白居易《寄元九》诗:“岂是贪衣食,感君心繾綣。”宋王安石《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》诗:“久留非可意,欲去犹繾綣。”明刘基《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》诗:“赠诗慰繾綣,俛仰空徘徊。”清纳兰性德《与顾梁汾书》:“繾
【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韻會》那干切《集韻》那肝切,音。《說文》鳥也。本作。又《玉篇》不易之稱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惟帝其難之。《咸有一德》其難其愼。又珠名。《曹植·美人行》珊瑚閒木難。《註》《南越志》曰:木難,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難從党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囊何切《正韻》奴何切。同儺。《集韻》難,卻除凶惡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遂令始難歐疫。《夏官·方相氏》率百隸而時難,以索室驅疫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,命國難。《又》季冬命有司大難。又《詩·小雅》其葉有難。《傳》難然盛貌。《釋文》乃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【诉】《唐韻》桑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故切,音素。《說文》吿也。《玉篇》論也,吿訴冤枉也。《廣韻》毀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郤犫訴公于晉侯。《註》譖也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王有德義,故來告訴。又《說文》或作。亦作愬。《論語》膚受之愬。《註》愬己之冤也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引作訴。又《韻會小補》通作遡。《戰國策》衞君跣行,告遡於魏。《註》遡愬同。又《集韻》昌石切,音尺。亦毀也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《字彙補》譌作辨,非。辨字左从言作。又。
【离合悲欢】指人生中分离、聚会、悲伤、欢乐等各种不同遭遇。明陆采《明珠记·提纲》:“佳人才子古难并,苦离分,巧完成,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其间离合悲欢,兴衰际遇,俱是按迹循踪,不敢稍加穿凿,至失其真。”参见“悲欢离合”。
【多少】指数量的大小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陶公性检厉,勤於事。作荆州时,敕船官悉録锯木屑,不限多少。”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日本》:“至煬帝,赐其民锦綫冠,饰以金玉,文布为衣,左右佩银蘤,长八寸,以多少明贵贱。”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辩证上·屠苏酒》:“正月朔旦,出药置酒中煎,数沸,於东向户中饮之,先从少起,多少任意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二回:“有此三不教,束修不拘多少。故此无人敢请。”2.犹多、许多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今郡国被刑而
【话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胡卦切《正韻》胡挂切,音畫。《說文》合會善言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言也。《疏》孫炎曰:善人之言也。《廣韻》語話也。《書·盤庚》乃話民之弗率,誕吿用亶。《註》吿也,言也。《詩·大雅》愼爾出話。《傳》善言也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著之話言。《註》爲作善言遺戒。又《廣雅》調也,恥也。又《小爾雅》治也。又《唐韻》胡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快切,音躗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胡化切,華去聲。亦言也。或作咶。又叶胡臥切,和去聲。《白居易·效陶潛體詩》兀然無所思,日高尚閒臥。暮讀一卷書,會意如嘉話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籀文作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