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花月淡珠帘捲,柳絮风轻粉蝶飞

梨花月淡珠帘捲,柳絮风轻粉蝶飞

诗句读音
梨花月淡珠帘捲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2huā yuèdànzhūlián
柳絮风轻粉蝶飞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liǔ xùfēng|fěngqīngfěn diéfēi

梨花月淡珠帘捲,柳絮风轻粉蝶飞释义

【花月】花和月。泛指美好的景色。唐王勃《山扉夜坐》诗:“林塘花月下,别似一家春。”唐李白《襄阳曲》之一:“江城回渌水,花月使人迷。”唐贾至《送王道士还京》诗:“借问清都旧花月,岂知迁客泣瀟湘。”清吴伟业《阆州行》:“扬州花月地,烽火似边头。”2.指美好的时光。元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一折:“好教我出於无奈,泼前程只办的好栽排,想着这半生花月,知他是几处楼臺。”

【淡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覽切,音啖。《說文》薄味也。《急就篇註》平薄謂之淡。《史記·叔孫通傳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。《註》啖,亦作淡。《如淳曰》食無菜茹爲淡。又甘之反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壞。又《廣韻》徒敢切,音噉。淊淡,水滿貌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秬鬯泔淡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以冉切,音琰。澹淡,水播蕩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湍流遡波,又澹淡之。又隨風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隨風澹淡。又淡淡,安流平滿貌。《宋玉·高唐賦》潰淡淡而入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徒甘切,音談。水貌也。或作澹。

【珠】《唐韻》章俱切《集韻》鍾輸切《正韻》專于切,音朱。《說文》蚌之隂精。春秋國語曰:珠以禦火災,是也。《通雅》古有辟塵珠,辟寒珠,夜光照乗,大者徑寸,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,非獨出於蚌也。陸佃云:龍珠在頷,蛇珠在口,魚珠在眼,鮫珠在皮,珠在足,蛛珠在腹,皆不及蚌珠。《沈懷遠·南越志》珠有九品,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爲大品,有光彩,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,璫珠之次名走珠,走珠之次爲滑珠,滑珠之次爲磊砢珠,磊砢珠之次爲官珠雨珠,官雨珠之次爲稅珠,稅珠之次爲蔥珠。見續博物志。《書·禹貢》淮夷珠曁魚。《周禮·天官·玉府》

【帘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力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離鹽切,音廉。《廣韻》靑帘,酒家望子。《韻會》酒家幟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》宋人有沽酒者,懸幟甚高。《註》幟,卽帘也。亦謂酒旗。又《廣韻》士臻切《集韻》鋤臻切,音蓁。《廣韻》幕也。又《類篇》一叫切,音要。義同。(簾)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力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離鹽切,音廉。編竹作幃簿也。《釋名》簾,廉也,自障蔽爲廉恥也。《禮緯》天子外屛,諸侯內屛,大夫以簾,士以帷。《前漢·王貢傳序》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,裁日閱數人,得百錢,足自養,則閉肆下簾。而授《老子》。又《韻會》籜名。

【柳絮】1.柳树的种子。有白色绒毛,随风飞散如飘絮,因以为称。南朝梁庾肩吾《春日》诗:“桃红柳絮白,照日復随风。”唐杜甫《绝句漫兴》之五:“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”宋苏轼《和孔密州东栏梨花》:“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一回:“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,依我的主意,偏要把他説好了,才不落套。”杨朔《<铁流>的故事》:“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,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。”2.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
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

【粉蝶】身带粉,故名。唐韩偓《蜻蜓》诗:“碧玉眼睛云母翅,轻於粉蝶瘦於蜂。”后蜀毛熙震《清平乐》词:“粉蝶双双穿槛舞,帘捲晚天晴雨。”清龚自珍《菩萨蛮》词:“无言垂翠袖,粉蝶窥人瘦。”艾青《春姑娘》诗:“园子里多热闹,到了许多亲戚--有造糖的蜜蜂,有爱打扮的粉蝶。”2.蝶的一种。体色灰褐,翅白色,上有黑色斑点。幼虫吃油菜、萝卜等蔬菜之叶,是农作物的害虫。

【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非。《玉篇》鳥翥。《廣韻》飛翔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。《詩·邶風》燕燕于飛。又官名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西羌反,應募佽飛射士。又《釋名》船上重室曰飛廬。在上,故曰飛也。又六飛,馬名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騁六飛,馳不測山。《註》六馬之疾若飛也。別作騛。又桑飛,鷦鷯別名。又飛廉,神禽名。《三輔黃圖》能致風,身似鹿,頭似雀,有角,蛇尾,文似豹。《郭璞云》飛廉,龍雀也。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,其實則禽也。又《本草》漏蘆一名飛廉。又《廣韻》古通作蜚。《史記·秦紀》蜚廉善走。又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