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节乃相去,憔悴如刍狗
礼节乃相去,憔悴如刍狗释义
【憔】《廣韻》昨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慈焦切《正韻》慈消切,音樵。《廣韻》憔悴,瘦也。《吳語》民人離落,而日以憔悴。與顦通
【悴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秦醉切,音萃。與顇通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卒聲。《楚辭·漁父》顏色憔悴。又《集韻》徐醉切,音遂。《廣雅》困悴也。又《集韻》昨律切,音崒。憂也。《劉向·九歎》覽屈氏之離騷兮,心哀哀而拂鬱。聲嗷嗷以寂寥兮,顧僕夫之憔悴。 俗作忰。
【刍狗】时用草扎成的狗。。《老子》:“天地不仁,以萬物爲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爲芻狗。”魏源本义:“結芻爲狗,用之祭祀,既畢事則棄而踐之。”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夫芻狗之未陳也,盛以篋衍,巾以文繡,尸祝齊戒以將之;及其已陳也,行者踐其首脊,蘇者取而爨之而已。”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:“芻狗,結芻爲狗,巫祝用之。”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。晋刘琨。《答卢谌》诗:“如彼龜玉,韞櫝毁諸。芻狗之談,其最得乎?”唐李颀。《裴尹东溪别业》诗:“始知物外情,簪紱同芻狗。”明唐顺之。《读东坡诗戏作》诗:“掃除李杜芻狗語,出入鬼神
【礼节】礼仪规矩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礼节者,仁之貌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礼仪撙节是仁儒之外貌。”《管子·牧民》:“仓廪实则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知仁谊,然后重礼节;重礼节,然后安处善。”南朝梁武帝《藉田》诗:“年丰廉让多,岁薄礼节少。”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二》:“《乡党》一篇,皆圣人起居饮食之常,而弟子私记之,虽左右周旋,莫不中礼节。”明李贽《豫约·早晚礼仪》:“是故不许轻易出门,除人家拜望礼节与僧家无干,不必出门往看外。”
【相去】;相差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,乃復一人耳。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。”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吾等魏之三公,公王相去,一阶而已。”宋曾巩《答范资政书》:“而拜别朞年之间,相去数千里之远,不意阁下犹记其人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章廷谦》:“据达夫口述,则他们所答应者,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