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乐和节,登降适宜
礼乐和节,登降适宜释义
【登降】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夫德俭而有度,登降有数……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。”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上》:“登降以数言之,非以位言之也。登谓增其数,降谓减其数也。”宋范仲淹《六官赋》:“俎豆之事,登降而不失其宜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一》:“按田莱荒治之迹,较户产登降之籍,验米穀贵贱之价,考租赋盈亏之数。”2.引申为改革。明吴承恩《<留思录>序》:“夫古昔盛时,天子巡狩方岳之下,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,命太师陈而观焉,于以登降政俗。”3.犹进退。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﹝孔丘﹞繁登降之礼
【适宜】合适,相宜。《尉缭子·兵令上》:“出卒陈兵有常令,行伍疏数有常法,先后之次有适宜。”《宋书·范泰传》:“器有要用,则贵贱同资;物有适宜,则家国共急。”宋司马光《辞左仆射第三札子》:“调羹者,多盐则太咸,多梅则太酸,和调适宜,最为难事。”茅盾《尚未成功》:“天才遇着适宜的环境,一定要开花结果。”
【礼】《集韻》禮古作礼。註詳十三畫。(禮)〔古文〕礼《廣韻》盧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弟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蠡。《說文》禮,履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。《釋名》禮,體也。得其事體也。《韻會》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,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,使各得其敘之謂禮。又姓。《左傳》衞大夫禮孔。 《徐鉉曰》五禮莫重於祭,故从示。豊者,其器也。
【乐】《唐韻》五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逆角切,音岳。《說文》五聲八音之總名。《書·舜典》夔,命女典樂,敎胄子。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易·豫卦》先王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《禮·樂記》大樂與天地同和。又鐘鼓、羽籥、干戚,樂之器也。屈伸、俯仰、綴兆、舒疾,樂之文也。《孝經》移風易俗,莫善于樂。又姓。《左傳》晉大夫樂王鮒,《戰國策》燕樂毅。複姓。《孟子》樂正裘。又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喜樂也。《通論》喜者主於心,樂者無所不被。《易·繫辭》樂天知命。《孟子》與民同
【和节】1.协调;合适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食饮,衣服,居处,动静,由礼则和节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和节,犹和适也。”汉焦赣《易林·涣之乾》:“弃古退思,失其和节。”唐韩愈《唐故相权公墓碑》:“维匡调娱,不失其正,中於和节,不为声章。”2.犹调节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夫人相乐,无所发貺,故圣人为之作乐,以和节之。”3.温和的节令。汉陈琳《神女赋》:“感仲春之和节,叹鸣雁之嗈嗈。”汉应瑒《杨柳赋》:“赴阳春之和节,植纤柳以承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