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历分明,堂堂显露

历历分明,堂堂显露

诗句读音
历历分明平仄:仄 仄 平 平
拼音: lì lìfēn míng
堂堂显露平仄:平 平 仄 仄
拼音: táng tángxiǎn lù

历历分明,堂堂显露释义

【历历】《古诗十九首·明月皎夜光》:“玉衡指孟冬,众星何歷歷。”唐杜甫《历历》诗:“歷歷开元事,分明在眼前。”宋孔平仲《月夜》诗:“更登高处望,歷歷见湖山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王桂庵》:“景物歷歷,如在目前。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三章六:“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。”2.逐一,一一。唐韩愈《送李正字归》诗:“歷歷余所经,悠悠子当返。”明高启《门有车马客行》:“对案未能食,歷歷问桑梓。”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三:“善饮者歷歷尝之曰:‘此南京酒也,此苏州酒也。’”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札记·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》:“计看

【分明】1.明确;清楚。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,强不得侵弱,众不得暴寡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,民知所去就,然后可以致治。”唐元稹《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》:“彤管内人书细腻,金奩御印篆分明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六回:“前面行军旗上,写的分明:‘大辽副统军贺重寳。’”峻青《海啸》第四章九:“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,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。”2.辨明。汉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夫曲直之异形,白黑之异色,乃天下之易见也。然自谬也,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,众邪误之矣。”《汉书·

【堂堂】1.形容盛大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二》:“﹝齐景公﹞曰:‘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!’”《文选·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尔乃丰层覆之耽耽,建高基之堂堂。”张铣注:“堂堂,高敞貌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和孟驾之韵》:“天兵一鼓下睢阳,旌旗整整阵堂堂。”郭沫若《访埃杂吟·金字塔》:“人狮惊岳岳,王庙忆堂堂。”2.形容容貌壮伟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曾子曰:‘堂堂乎张也,难与并为仁矣。’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言子张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湛容貌堂堂,国之光辉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我堂堂鬚眉,诚不若彼裙釵。

【显露】1.谓明白直截。《文选·阮瑀<为曹公作书与孙权>》:“寧放朱浮显露之奏,无匿张胜贷故之变。”吕延济注:“曹公自言与权相厚,岂学朱浮明露进言於天子以论权非乎?”2.显出;表露。元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快去点门外弓兵,不用鎗刀显露,则将暗器潜行。”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白露走到窗前,打开窗户,外面静悄悄的,对面房屋的轮廓,逐渐由黑暗中显露出来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