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简介

李隆基(685-762),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(庙号为“玄宗”),亦称唐明皇。
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。
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母窦德妃。
谥为“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”,故亦称为“唐明皇”。
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(玄烨),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。
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,史称“开元盛世”。
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(天宝十四年)爆发安史之乱,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。
在文化事业上,重视图书建设。
开元三年(715),约请褚无量、马怀素等人,商讨史馆经籍之事,因内府是太宗、高宗时代遗留旧书,常令宫人管理,有所残缺,未加补辑,篇卷错乱,难于检阅,遂令褚无量、马怀素率学者加以整理。
开元七年(719)又下令:“公卿士庶之家,所有异书,官借缮写。
”马怀素、元行冲、吴兢、韦述等学者20余人在秘阁编校数年,成《群书四部录》200卷。
后有专门设立书院等藏书机构,开元十年(722),在东宫“丽则殿”设立“丽正书院”,次年又创“集贤书院”,专供藏书、校书。
开元时代藏书为唐一代最盛之时。
总数达3 060部,51 852卷;另有道经、佛经2 500余部。
长安、洛阳各藏有四部书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,排列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库。
史称“开元文集最备”,所藏达7万卷,命集贤院学士张说等47人分司典籍。
李隆基相关资料
简述唐玄宗李隆基(685年9月8日-762年5月3日),也称唐明皇,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公元712年至公元756年在在位。公元762年,李隆基病逝。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,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“唐隆政变”,诛杀韦后。公元712年,李旦禅位于李隆基,后赐死太平公主,李隆基遂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。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贤相,励精图治,他… 详细介绍
政治一、任用宰相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,彻底巩固了皇权,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: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,吏治的混乱、腐败亟待治理。所以,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,提拔贤能人做宰相。在这方面,唐玄宗眼光精准,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。如著名的宰相姚崇、宋璟、张说、张九龄。开元初年,国家需要拨乱反正,走上正轨,玄宗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。在渭川见面时,玄宗提出他… 详细介绍
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,励精图治,社会经济继续发展,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。但他在位的后期,沉湎酒色,荒淫无度,重用奸臣,政治腐败,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,唐朝由此转衰。所以说,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: (1)唐玄宗统治前期,重视地方官的选拔,曾亲自考核县令,把不称职的人斥退。任用有才干,能负责,敢进谏的姚崇、宋璟做宰相,因此社会安定,生产发展… 详细介绍
李隆基的热门古诗
剑阁横云峻,銮舆出狩回。
翠屏千仞合,丹嶂五丁开。
灌木萦旗转,仙云拂马来。
乘时方在德,嗟尔勒铭才。
汉家重东郡,宛彼白马津。黎庶既蕃殖,临之劳近臣。
远别初首路,今行方及春。课成应第一,良牧尔当仁。
宗师心物外,为道运虚舟。不恋岩泉赏,来从宫禁游。
探玄知几岁,习静更宜秋。烟树辨朝色,风湍闻夜流。
坐朝繁听览,寻胜在清幽。欲广无为化,因兹庶可求。
广学开书院,崇儒引席珍。集贤招衮职,论道命台臣。
礼乐沿今古,文章革旧新。献酬尊俎列,宾主位班陈。
节变云初夏,时移气尚春。所希光史册,千载仰兹晨。
啄木觜距长,凤凰羽毛短。苦嫌松桂寒,任逐桑榆暖。
李隆基的诗词全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