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梦阳简介

李梦阳简介

李梦阳(1473~1530)中国明代文学家。

字献吉,号空同子。

庆阳(今属甘肃)人。

出身寒微。

弘治七年(1494)进士,历任户部主事、江西提学副使等职。

他嫉恶如仇,曾因草疏奏章弹劾宦官刘瑾而入狱。

李梦阳鉴于台阁体诗文千篇一律的弊端,决心倡导复古以改变不良文风。

他是前七子的领袖,主张古诗学魏晋,近体学盛唐,在当时影响颇大。

但他过于强调格调、法式 ,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寻求创新。

在他与何景明的辩论中,意气用事,论点偏激,导致他泥古不化,甚至走上了抄袭的道路,扼杀了诗歌创作的生机。

晚年有所悔悟。

他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,其中有些作品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,较有现实意义,如《朝饮马送陈子出塞》等诗。

他的乐府、歌行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,但时露雕凿之痕。

其七律专宗杜甫,多气象阔大之辞。

著有《空同集》66卷。

李梦阳相关资料

李梦阳介绍

李梦阳,字献吉,号空同子,明朝文学家。祖籍河南扶沟,庆阳(今属甘肃)人。身为明朝文“前七子”之一,与何景明并称文坛领袖。曾祖父赘于王氏,父恢复李姓。弘治六年(1493)举陕西乡试第一,次年中进士。因连丧父母,在家守制。直到弘治十一年,出任户部主事,后迁郎中。弘治十八年四月,因弹劾“势如翼虎”的张鹤龄,被囚于锦衣狱,不久宥出,罚俸三个月。出狱后,途遇张鹤龄,李… 详细介绍

李梦阳三下长安

第一次李梦阳天资聪颖,秉赋超群,加上从小就好学多思,因而到他十五六岁时,就已是才思敏捷、出口成章的才子了。他17岁那年,陕西长安府开科考试,他备行装,告别家乡父老,只身前往长安。当时,李梦阳虽说血气方刚,才华横溢,但他一点也不自负,相反,他总是想到自己的不足,想到“强中更有强中手”。到了长安,他不像别人那样整天吟诗聚会,高谈阔论,借以炫耀自己,也不像那些纨绔… 详细介绍

李梦阳生平

李梦阳与何景明并称文坛领袖。十一岁时(成化十八年,1482)随父徙居开封,其父李正时为周府封邱王教授。二十一岁时(弘治五年,1492)李梦阳举陕西乡试第一,次年成进士。因当年其母高慧去世,两年后其父又去世,李梦阳一直丁忧在家,未授官职。一直到他二十七岁时才拜户部主事,当上了一个正六品的官员,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。 李梦阳出身寒微,兼之他为人犟直,入仕不久,当其… 详细介绍

李梦阳两次下狱

第一次下狱李梦阳出身寒微,兼之他为人强直,入仕不久,当其监税三关时,就第一次触犯权贵而下狱。据李梦阳《下吏》诗自注:“弘治辛酉年,坐榆河驿仓粮。”崔铣《空同李君墓志铭》中说:“常监三关,招商,用法严,格势人之求,被构下狱,寻得释。”徐缙《空同李公墓表》也记载:“公初税三关也,立法严整,请谒不行。勋珰诬之,逮狱,寻释。”综合以上材料,可知梦阳在监税三关时,因用… 详细介绍

李梦阳成就

李梦阳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,其中有不少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,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。《朝饮马送陈子出塞》揭露了明朝军队的腐败:"万里黄尘哭震天,城门昼闭无人战";还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:"今年下令修筑边,丁夫半死长城前。"笔力颇为苍劲沉重。《君马黄》刻画宦官的骄横,也栩栩如生。坐车的宦官由于"前径狭以斜,曲卷不容车",竟然下令拆房毁屋,于是"大… 详细介绍

李梦阳的热门古诗

秋望

云阴惨澹柳阴稀,游子天涯一望时。风闪雁行疏又密,
地回江势急还迟。荣枯物理终难测,贵贱人生自不知。
未达谁能多叹息,尘埃争损得男儿。

泰山(俯首无齐鲁)

【泰山】
俯首无齐鲁,东瞻海似杯。
斗然一峰上,不信万山开。
日抱扶桑躍,天横碣石来。
君看秦始后,仍有汉皇台。

汴京元夕


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
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

船板床


船板胡在兹,而我寝其上。
情知非江湖,梦寐亦风浪。

夏城坐雨


河外孤城枕草莱,绝边风雨送愁来。
一秋穿堑兵多死,十月烧荒将未回。
往事空馀元昊骨,壮心思上李陵台。
朝庭遣使吾何补,白面渐非济世才。

李梦阳的诗词全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