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及圣善,孝慈两不匮
令人及圣善,孝慈两不匮释义
【令人】1.品德美好的人。《诗·邶风·凯风》:“凯风自南,吹彼棘薪,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。”郑玄笺:“令,善也。”《旧唐书·韦挺杨纂等传论》:“周、隋以来,韦氏世有令人,鬱为冠族,而安石嗣立,竟大其门。”宋曾巩《祖母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制》:“具官某祖母某氏,身蹈纯行,嬪于令人,教行闺门,自隐而显。”2.古代命妇的封号。(1)宋徽宗政和二年,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,即国夫人、郡夫人、淑人、硕人、令人、恭人、宜人、安人、孺人。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。见《宋会要辑稿·仪制十》。(2)金宣宗贞祐后,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、奉
【圣善】聪明贤良。《诗·邶风·凯风》:“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。”毛传:“圣,叡也。”郑玄笺:“叡作圣,令,善也。母乃有叡知之善德。”2.专用以称颂母德。《后汉书·邓骘传》:“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,为汉文母。”唐元稹《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》:“太夫人族茂姬姜,仁深圣善。”清唐孙华《张母陈太孺人贞节》诗:“痛念圣善母,平生少欢愉。”3.父母的代称。《文选·杨修<答临淄侯>》:“伏惟君侯少长贵盛,体发旦之资,有圣善之教。”吕向注:“圣善,谓植父武帝也。”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·北魏元彧墓志》:“早违陟岵,兼丧孔怀,训育所资
【孝慈】1.对尊长孝敬,对下属或后辈慈爱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。”朱熹集注:“孝於亲,慈於众,则民忠於己。”《逸周书·官人》:“父子之间,观其孝慈;兄弟之间,观其和友。”唐白居易《和答诗·和阳城驿》:“乡人化其风,少长皆孝慈。”清戴名世《李烈妇传》:“元焕死,而女上有舅姑,下有子女各一,其责皆在女。奈何殉硜硜之节而昧孝慈之义乎?”2.指孝慈之道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行於祖庙,而孝慈服焉。”孔颖达疏引王肃曰:“孝慈之道,为远近所服也。”3.孝友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顺适不失子道,兄弟孝慈。”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【不匮】不竭;不缺乏。《诗·大雅·既醉》:“孝子不匱,永锡尔类。”毛传:“匱,竭。”郑玄笺:“孝子之行非有竭极之时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民求不匱於财,而神求优裕於享者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旁通而无滞,日用而不匱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户部·西北水田》:“若得依今法垦得七千顷,可得穀二百万百,非独天津餉足,而司农亦不匱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