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台万顷浚,学府九流深

灵台万顷浚,学府九流深

诗句读音
学府九流深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xué fǔjiǔ liúshēn
灵台万顷浚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
韵脚:去二十二稕
拼音: líng táiwàn qǐngjùn|xùn

灵台万顷浚,学府九流深释义

【学府】1.学问的府库。比喻学问渊博。南朝梁沉约《太常卿任昉墓志铭》:“心为学府,辞同锦肆。”北周宇文逌《<庾信集>序》:“父肩吾,散骑常侍中书令,文宗学府,智囊义窟,鸿名重誉,独步江南。”唐骆宾王《夏日游德州赠高四》诗:“灵臺万顷濬,学府九流深。”2.与学问、学术有关的机构,如秘书省、国子监之类。后称学校为学府。现亦特指较著名或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。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范平等学府儒宗,誉隆望重,或质疑是属,或师范攸归,虽为未及古人,故亦一时之俊。”唐蒋防《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》:“先生之官,词林学府之官矣。”

【九流】的九个学术流派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刘向司籍,九流以别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儒、道、阴、阳、法、名、墨、从横、杂、农,凡九家。”2.泛指各学术流派。《北史·周高祖武帝纪》:“遂使三墨八儒,朱紫交竞;九流七略,异说相腾。”唐高适《奉酬睢阳李太守》诗:“逸足横千里,高谈注九流。”清龚自珍《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》诗:“我方九流百氏谭讌罢,酒醒炯炯神明真。”3.九品人物。《南史·梁武帝纪》:“自今九流常选,年未三十,不通一经,不得解褐。”参见“九品”。4.犹言各类,各种。唐薛逢《送西川杜司空赴镇》诗:“莫遣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
【灵台】文王建。《诗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灵臺,经之营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”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非章华,是灵臺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以楚灵王章华之臺为非,而周文王灵臺之制为是也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经始灵臺,成之不日,惟酆及鄗,仍京其室。”2.台名。传说夏桀、商纣建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十八》:“殷之衰也,其王紂作为顷宫、灵臺,卑狭者有罪,高大者有赏,是以身及焉。”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昔者桀起灵臺,紂起鹿臺,阴阳不和,寒暑不时,五穀不熟。”3.台名。春秋时卫侯建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卫侯为灵

【万顷】亩。百亩为一顷。《管子·揆度》:“百乘为耕,田万顷为户。”2.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。南朝梁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渊然万顷,直上千仞。”宋杨万里《过金沙洋望小海》诗:“须臾满眼贾胡舩,万顷一碧波黏天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但愿父作公卿,子作状元,给我挣下万顷庄田。”艾青《在浪尖上》诗:“你在万里晴空下,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。”

【浚】《唐韻》私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須閏切,音峻。《說文》抒也。《徐曰》抒取出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浚我以生。《註》言取我財以自生也。又深也。《春秋·莊九年》冬浚洙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稟浚,敬也。秦晉閒曰稟,齊曰浚。又須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夙夜浚明有家。《傳》言早夜思之,須明行之也。馬融云:大也。又水名,在衞。《詩·地理攷》浚水出浚儀,東逕邶地,入濟。又邑名。《詩·邶風》在浚之下。《傳》浚,衞邑。又《集韻》祖峻切,音俊。浚稽,山名,在武威北。又《字彙補》七均切。與踆通。伏也。《劉歆遂初賦》鳥脇翼之浚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