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衣披披溘晻霭,玉斧断断除烦冤

灵衣披披溘晻霭,玉斧断断除烦冤

诗句读音
玉斧断断除烦冤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ù fǔduàn duànchúfán yuān
灵衣披披溘晻霭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língyīpī pī4ǎn ǎi

灵衣披披溘晻霭,玉斧断断除烦冤释义

【玉斧】饰柄的斧子。亦作为斧的美称。《南史·陈纪上·武帝》:“公夙驾兼道,衣製杖戎,玉斧将挥,金鉦且戒,祅酋震慴,遽请灰钉。”《礼记·明堂位》“冕而舞《大武》”唐孔颖达疏:“王者袞冕,执赤盾玉斧而舞武王伐紂之乐也。”宋曾觌《壶中天慢》词:“何劳玉斧,金甌千古无缺。”元赵孟頫《宫中口号》:“一时侍卫回身立,天步将临玉斧来。”清钱谦益《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》诗之一:“纱灯玉斧儼垂旒,慟哭珠襦閟一丘。”霅中人《<中西纪事>后序》:“画玉斧而不渝,巩金甌於无缺。”2.仙斧,神斧。宋杨万里《九月十五夜月二绝句》之一:“吴刚玉

【断断】专诚守一。《书·秦誓》:“如有一介臣,断断猗,无他伎。”孔颖达疏引王肃曰:“断断,守善之貌。无他技能,徒守善而已。”蔡沈集传:“断断,诚一之貌。”《后汉书·谢弼传》:“今之四公,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,餘皆素餐致寇之人,必有折足覆餗之凶。”唐柳宗元《惩咎赋》:“谗妬构而不戒兮,犹断断於所执。”宋王安石《谢提转启》:“体爱养元元之意,乐扶持断断之能。”明焦竑《焦氏笔乘·读<论语>》:“夫门人疑一贯之説,如繫风捕影之难,而曾子断断然以忠恕尽之。”2.确实;决然无疑。宋苏轼《<凫绎先生诗集>叙》:“凿凿乎如五穀必可

【除】《唐韻》直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切《正韻》長魚切,音儲。《說文》殿陛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玉除彤庭。又《前漢·蘇武傳》扶輦下除。《註》除謂門屛之閒。又《玉篇》去也。《書·泰誓》除惡務本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蔓草猶不可除。又《昭十七年》振除火災。《周禮·春官》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病愈者或謂之除。又算法有乗除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法除之。又治也。《易·萃卦》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《註》除者,治也。《禮·曲禮》馳道不除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山虞》若祭山林,則爲主而修除。《註》治道路場壇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令諸

【烦冤】愤懑。《楚辞·九章·思美人》:“蹇蹇之烦冤兮,陷滞而不发。”王逸注:“忠谋盘紆,气盈胷也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松柏篇》:“烦冤荒陇侧,肝心尽崩抽。”唐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。”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权智》:“尝有病瘖者,为人所苦,烦冤无以自言。”严复《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》:“我国暨突厥、印度、波斯诸国之妇女,其烦冤紆抑,不待言矣。”2.屈折盘旋。《文选·宋玉<风赋>》:“夫庶人之风,塕然起於穷巷之閒,堀堁扬尘,勃鬱烦冤,衝孔袭门。”李善注:“勃鬱烦冤,风迴旋之貌。”汉邹阳《几赋》:“高树凌

【灵】《廣韻》郞丁切,音靈。《字類》小熱貌。又《正字通》俗靈字。(靈)〔古文〕霛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鈴。《玉篇》神靈也。《大戴禮》陽之精氣曰神,隂之精氣曰靈。《書·泰誓》惟人萬物之靈。《傳》靈,神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以赫厥靈。又《大雅·靈臺傳》神之精明者稱靈。又《詩·鄘風》靈雨旣零。《箋》靈,善也。又《廣韻》福也。又《廣韻》巫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思靈保兮賢姱。又靈氛,古之善占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欲從靈氛之吉占兮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以靈鼓鼓社祭。《註》靈鼓,六面鼓也。又《禮·檀弓》塗車芻靈。《註》芻靈,

【披披】1.飘动貌。《楚辞·九歌·大司命》:“灵衣兮披披,玉佩兮陆离。”《文选·潘岳<寡妇赋>》:“仰神宇之寥寥兮,瞻灵衣之披披。”刘良注:“披披,动皃。”明唐寅《惜梅赋》:“县庭有梅株焉,吾不知植于何时,荫一亩其疏疏,香数里其披披。”清金农《次看山驿》诗:“稊田米贱那得食,短后之衣风披披。”2.散乱貌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思古>》:“髮披披以鬤鬤兮,躬劬劳而瘏悴。”王逸注:“披披、鬤鬤,解乱貌也。”宋梅尧臣《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》诗:“八月风渐高,木叶将披披。”苏曼殊《岭海幽光录》:“余与张子生逢斯世,有髮而不能

【溘】《唐韻》口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克盍切,音榼。《說文》奄忽也。《江淹·恨賦》朝露溘至。又至也,依也。又《唐韻》苦蓋切,音礚。船著沙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
【晻霭】的云气。宋王安石《定林示道源》诗:“迢迢晻靄中,疑有白玉臺。”宋范成大《立春日陪魏丞相登三江亭》诗:“佳节登临始此回,聊从晻靄望蓬莱。”荫蔽貌;重迭貌。南朝陈徐陵《与李那书》:“山泽晻靄,松竹参差。”宋王安石《我所思寄黄吉甫》诗:“像图释迦祠老子,臺殿晻靄相重累。”清钱谦益《聊且园记》:“老树攫拏,茂林晻靄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