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云才子声名早,煮海粗官气力微

凌云才子声名早,煮海粗官气力微

诗句读音
凌云才子声名早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二晧
拼音: líng yúncái zǐshēng míngzǎo
煮海粗官气力微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八微
拼音: zhǔ hǎicū guānqìlì1

凌云才子声名早,煮海粗官气力微释义

【凌云】直上云霄。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既奏《大人》之颂,天子大説,飘飘有凌云之气,似游天地之閒意。”唐裴夷直《寄婺州李给事》诗之一:“不知壮气今何似,犹得凌云贯日无?”宋苏轼《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》之一:“仙风入骨已凌云,秋水为文不受尘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:“李白紫衣纱帽,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。”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词: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”淩雲:直上云霄。战国楚宋玉《小言赋》:“体轻蚊翼,形

【才子】古称德才兼备的人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……齐圣广渊,明允诚篤,天下之民谓之八愷。”后多指有才华的人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,贾生洛阳之才子。”唐朱庆餘《送窦秀才》诗:“江南才子日纷纷,少有篇章得似君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九回:“这人是有子建之才,潘安之貌,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。”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其结果,往往是‘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’,仿佛象个才子,实则到处害人。”2.方言。刚才。《西游记》第四一回:“你才子发昏的,若不是老猪救你啊,已此了帐了,还不谢我哩!”《西游记》

【声名】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铭者,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、功烈、勋劳、庆赏、声名,列於天下,而酌之祭器。自成其名焉,以祀其先祖者也。”唐杜甫《奉赠王中允维》诗:“中允声名久,如今契阔深。”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你虽有万贯财,争如俺七步才,两件儿那一件声名大?”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七:“她本想早给小芹找个婆家推出门去,可是因为自己声名不正,差不多都不愿意跟她结亲。”2.声教和名教。南朝陈徐陵《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》:“文物以纪之,声名以发之,斯实不世之隆恩,寧曰循常之恆礼。”明杨慎《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》:“皇
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
【煮海】1.煮海水为盐。唐陆贽《议减盐价诏》:“专煮海之利,以为赡国之术。”宋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吴越地方千里,带甲百万,铸山煮海,象犀珠玉之富,甲於天下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八:“煮海之利,原非本富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:“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,俗称煮海。”2.煮沸海水。神话传说,秀才张羽同龙女相约为夫妇,后受阻,张羽得宝物,煮沸大海,制服龙王,才得以成婚。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三折:“﹝龙氏三娘﹞亲许我中秋会约,不见他来,因此在这里煮海,定要煎出他来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焚券》:“壮山

【粗官】唐代重内轻外,凡不历台省便出任节镇者,人称粗官。唐薛能《谢刘相寄天柱茶》诗:“粗官寄与真抛却,赖有诗情合得尝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严伯牙诗》:“一卷随身无长物,九州行脚笑粗官。”

【气】《唐韻》去旣切《集韻》丘旣切,音炁。《說文》雲气也。象形。一曰息也。或作氣、炁。又與人物也。今作乞。又《玉篇》去乙切《廣韻》去訖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欺訖切,音乞。《博雅》求也。一曰取也。或省文作乞。《徐官·古今印史》氣,小篆本作气。氣爲火所化,其出必炎上,故象炎上之形。凡求乞者必於上,因借爲求乞字。气、乞本同一字也。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,乃省一筆以別之。又《六書正譌》气,俗用氣,乃稟氣之氣。雲气必用气。○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,而气、氣字義實同,分屬則泥矣,《正譌》之說非是。(氣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去旣切《集韻》《

【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林直切,陵入聲。《說文》筋也。象人筋之形。《徐曰》象人筋竦,其身作力,勁健之形。《增韻》筋,力氣所任也。《禮·聘義》日幾中而後禮成,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。又《曲禮》老者不以筋力爲禮。又《韻會》凡精神所及處,皆曰力。《孟子》聖人旣竭目力焉,旣竭耳力焉。又《韻會》物所勝亦曰力。《家語》善御馬者均馬力。《杜甫·張旭草書詩》溟漲與筆力。又勤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農服田力穡,乃亦有秋。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力誦聖德。《註》師古曰:力,勤也。又《禮·坊記》食時不力珍。《註》力,猶務也。又《後漢·

【微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薇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幽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知微知彰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《廣韻》微,妙也。《禮·禮運》德產之致也精微。又《說文》隱行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微行咸陽。又《廣韻》細也。《孟子》乃孔子,則欲以微罪行。又《玉篇》不明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又《韻會》衰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式微式微。《箋》微乎微者也。《史記·杞世家》杞小微。又《韻會》賤也。《尚書序》虞舜側微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匿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左傳·哀十六年》白公奔山而縊,其徒微之。《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