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

朝代:宋朝 | 作者:苏轼 | 诗词类型: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原文

【临江仙】
夜归临皋①
苏轼
夜饮东坡醒复醉②,
归来仿佛三更。
家童鼻息已雷鸣。
敲门都不应,
倚杖听江声。
长恨此身非我有,
何时忘却营营③?
夜阑风静縠纹平④。
小舟从此逝,
江海寄馀生。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注释版
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东坡:在湖北黄冈县东。苏轼谪贬黄州时,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,筑雪堂五间。听江声:苏轼寓居临皋,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,故能听长江涛声。

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。夜阑风静縠(hú)纹平。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营营:周旋、忙碌,内心躁急之状,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。夜阑:夜尽。縠纹:比喻水波细纹。縠,绉纱。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译文版
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,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。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。轻轻地敲了敲门,里面全不回应,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。

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。夜阑风静縠纹平。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,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!趁着这夜深、风静、江波坦平,驾起小船从此消逝,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。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拼音版

【lín jiāng xiān 】

【临江仙】

yè guī lín gāo ①

夜归临皋①

sū shì

苏轼

yè yǐn dōng pō xǐng fù zuì ②,

夜饮东坡醒复醉②,

guī lái fǎng fó sān gèng 。

归来仿佛三更。

jiā tóng bí xī yǐ léi míng 。

家童鼻息已雷鸣。

qiāo mén dōu bú yīng ,

敲门都不应,

yǐ zhàng tīng jiāng shēng 。

倚杖听江声。

zhǎng hèn cǐ shēn fēi wǒ yǒu ,

长恨此身非我有,

hé shí wàng què yíng yíng ③?

何时忘却营营③?

yè lán fēng jìng hú wén píng ④。

夜阑风静縠纹平④。

xiǎo zhōu cóng cǐ shì ,

小舟从此逝,

jiāng hǎi jì yú shēng 。

江海寄馀生。
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作者苏轼简介

苏轼(1037─1101)宋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。祖父苏序是诗人,父苏洵长于策论,母程氏亲授以书。嘉祐二年(1057)参加礼部考试,中第二名。仁宗殿试时,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。因母丧回蜀。嘉祐六年(1061)经欧阳修推荐,应中制科第三等,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。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。熙宁二年(1069)还朝任职,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。他强… 苏轼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