粼粼万顷碧玻璃,今日耕锄半稻畦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今日耕锄半稻畦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二齊 拼音: jīn rìgēng chúbàndàoqí |
| 粼粼万顷碧玻璃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ínwàn qǐngbìbō li |
粼粼万顷碧玻璃,今日耕锄半稻畦释义
【今日】1.本日;今天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”唐韩愈《送张道士序》:“今日有书至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杨雄道:‘兄弟何故今日见外?有的话,但説不妨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华忠説:‘今日赶不到的;他连夜走,也得明日早上来。’”2.目前;现在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今日亡虢,而明日亡虞矣。”唐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?”清黄遵宪《台湾行》:“今日之政民为主,台南台北固吾圉!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一章:“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、有智识的妇女。
【耕锄】除草。亦泛指农作。唐储光羲《田家杂兴》诗:“日旰懒耕锄,登高望川陆。”清恽敬《三代因革论四》:“﹝黄帝﹞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,而以庐井合之。”2.犹铲除。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十:“其数京之罪曰:‘列圣詒谋之宪度,扫荡无餘;一时异议之忠贤,耕锄略尽。’”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【稻】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皓切,音道。《說文》稌也。《韻會》有芒穀,卽今南方所食之米,水生而色白者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稻曰嘉蔬。《詩·豳風》十月穫稻。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掌稼下地。《疏》以下田種稻,故云稼下地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禹令益予衆庶,稻可種濕。《爾雅翼》稻,米粒如霜,性尤宜水,一名稌。然有黏,有不黏,今人以黏爲稬,不黏爲秔。又有一種曰秈,比於秔小,而尤不黏,其種甚早,今人號秈爲早稻,秔爲晚稻。《六書故》稻性宜水,亦有同類而陸種者,謂之陸稻。記曰:煎醢加於陸稻上,今謂之旱稜。南方自六月至
【畦】《唐韻》戸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懸圭切,音攜。《說文》田五十畝曰畦。《屈原·離騷》畦留荑與揭車兮,雜杜蘅與芳芷。《註》五十畝爲畦。《莊子·人閒世》彼旦爲無町畦,亦與之爲無町畦。又《廣韻》菜畦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千畦薑韭。《註》徐廣曰:千畦,二十五畝。駰案,韋昭曰:畦猶壠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還廬樹桑,菜茹有畦,瓜瓠果蓏。《註》師古曰:畦區也。又地名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故作畦畤櫟陽,而祀白帝。《索隱註》漢舊儀云: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,山上皆有土人,上下有畤,如種韭畦,畦中各有二土封,故云畦畤也。又《集韻》涓畦切,音
【粼】《海篇》離珍切,音璘。水在石閒粼粼也。《詩·唐風》揚之水,白石粼粼。《傳》粼粼,淸激貌。亦作磷。又《韻會補》良忍切,音嶙。隱粼川。 《篇海》同。
【万顷】亩。百亩为一顷。《管子·揆度》:“百乘为耕,田万顷为户。”2.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。南朝梁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渊然万顷,直上千仞。”宋杨万里《过金沙洋望小海》诗:“须臾满眼贾胡舩,万顷一碧波黏天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但愿父作公卿,子作状元,给我挣下万顷庄田。”艾青《在浪尖上》诗:“你在万里晴空下,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。”
【碧】《廣韻》彼役切《集韻》兵役切《韻會》兵亦切,音筆。《說文》石之靑美者。《山海經》高山多靑碧。《郭註》亦玉類也。今會稽縣東山出碧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珊瑚碧樹。《註》崐崘山有碧樹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綠碧紫英。《註》碧有縹碧,有綠碧。又《增韻》碧,深靑色。唐官制,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。又《韻會》竹書紀年:惠成王七年,雨碧於郢。又《度人經·碧落註》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,是云碧落。又姓。明洪武中訓導碧潭。
【玻璃】亦作“玻瓈”。1.古为玉名,亦称水玉,或以为即水晶。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。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、石灰石、纯碱等混合后,在高温下熔化,成型,冷却后制成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八一引《梁四公记》:“扶南大舶从西天竺国来,卖碧玻璃镜,内外皎洁……置五色物于其上,向明视之,不见其质。”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·吐火罗》:“劫者,居葱岭中……武德二年,遣使者献宝带,玻瓈、水精杯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金石二·玻璃》:“本作‘颇黎’。颇黎,国名也。其莹如水,其坚如玉,故名水玉,与水精同名。”又﹝集解﹞引陈藏器曰:“玻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