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塘朱夏,雨过斑斑,绿苔绕地初遍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绿苔绕地初遍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 韵脚:去三十二霰 拼音: lǜ|lùtái|tāiràodì|dechūbiàn |
雨过斑斑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拼音: yǔ|yùguò|guo|guōbān bān |
林塘朱夏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拼音: lín tángzhū xià |
林塘朱夏,雨过斑斑,绿苔绕地初遍释义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
【苔】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蘚也。《淮南子註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髮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爲宣蘚,南人呼爲姤草。 《集韻》亦作菭。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
【地】〔古文〕埊埅嶳《廣韻》徒四切《集韻》大計切《韻會》徒二切《正韻》徒利切,音弟。《說文》元氣初分,重濁隂爲地,萬物所列也。《白虎通》地者,易也。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。《釋名》地,底也,其體底下,載萬物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坤爲地。《內經》岐伯曰:地爲人之下,太虛之中。黃帝曰:馮乎。曰:大氣舉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土訓掌道地圖,以詔地事,道地慝,以辨地物,而原其生,以詔地求。《博物志》地以名山爲輔佐,石爲之骨,川爲之脈,艸木爲之毛,土爲之肉。又第也,但也。《前漢·丙吉傳》西曹地忍之。又叶徒何切,音沱。《屈原·橘頌》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【遍】《廣韻》與徧同。詳彳部徧字註。
【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矩切,音羽。《說文》水从雲下也。一象天,冂象雲,水霝其閒也。《玉篇》雲雨也。《元命包》隂陽和爲雨。《大戴禮》天地之氣和則雨。《釋名》輔也。言輔時生養。《易·乾卦》雲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《書·洪範》八庶徵,曰雨,曰暘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暴雨謂之涷,小雨謂之霡霂,久雨謂之淫。陸佃云:疾雨曰驟,徐雨曰零,久雨曰苦,時雨曰澍。又穀雨,二十四氣之一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《正字通》雨虎,蟲名。遁甲開天圖曰:霍山有雨虎,狀如蠶,長七八寸,在石內,雲雨則出,可炙食。或曰石蠶之類。詳見《本草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【斑斑】众多貌。唐李益《寄赠衡州杨使君》诗:“湘竹斑斑湘水春,衡阳太守虎符新。”宋黄机《乳燕飞·次徐斯远韵寄稼轩》词:“满袖斑斑功名泪,百岁风吹急雨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枕上袖边难拂拭,任他点点与斑斑。”王汶石《风雪之夜》:“他们在掐指头,拨算盘,商量一阵,争辩一阵,那份计划书被涂改得墨迹斑斑了。”2.形容为数众多。宋王庭珪《春日山行》诗:“迸林新笋斑斑出,隔水幽禽欵欵飞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李季兰》:“是有昔贤妇人,散情文墨,斑斑简牘,概而论之。”郭沫若《再谈中苏文化交流》:“我们中国文化影响到苏联的,在
【林塘】树林池塘。南朝梁刘孝绰《侍宴饯庾于陵应诏》诗:“是日青春献,林塘多秀色。”唐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林塘改夏,云物迎秋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行成》:“满目西风木叶黄,秋来杀气遍林塘。”
【朱夏】夏季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夏为朱明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槐赋》:“在季春以初茂,践朱夏而乃繁。”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“况青春告谢,朱夏已临。”清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十二:“三年客里逢朱夏,一月天边盼素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