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日明珠箔,清香袭绛纱

丽日明珠箔,清香袭绛纱

诗句读音
丽日明珠箔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lì|lí4míngzhū bó
清香袭绛纱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qīng xiāngxíjiàng shā

丽日明珠箔,清香袭绛纱释义

【丽】《集韻》麗古作丽。註詳鹿部八畫。(麗)〔古文〕麗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計切《正韻》力霽切,音隷。《說文》旅行也。鹿之性,見食急,則必旅行。又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。《師古註》行步進止貌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易·兌卦》麗澤兌。《註》麗,猶連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麗馬一圉。《註》兩馬也。《又》束帛麗皮。《註》兩皮也。《史世紀》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。《釋義》麗,偶數也。又《玉篇》好也。《廣韻》美也。《楚辭·招魂》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。又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以道德爲麗。又《玉篇》數也。《詩·大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
【珠箔】即珠帘。《汉武故事》:“武帝起神室,以白珠织为箔。”唐李白《陌上赠美人》诗:“美人一笑褰珠箔,遥指红楼是妾家。”宋刘秉《七夕》诗:“珠箔风轻月似钩,还将锦绣结高楼。”明夏完淳《怨晓月赋》:“美人二八兮捲珠箔,明月三五兮流华阁。”清汪懋麟《东风第一枝》词:“喜六街高揭金幡,万户低垂珠箔。”参见“珠帘”。

【清香】清淡的香味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怨清香之难留,矜盛容之易阑。”唐韩偓《野塘》诗:“捲荷忽被微风触,泻下清香露一杯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庭中木犀一株,清香撩人。”老舍《蛤藻集·且说屋里》:“这朵水仙花供给全家一些清香。”2.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。清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》卷十一:“教之名称不一,曰清香,曰圆顿,曰太阳,曰天主,曰白莲,皆山内所有。清香、圆顿、太阳,不过斋公、居士藉此引诱善男信女持斋念佛,作会设醮,歛取香钱为糊口之资而已。”汉

【袭】〔古文〕褶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似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席入切,音習。《玉篇》重衣也。《禮·玉藻》裘之裼也,見美也。服之襲也,充美也。又《樂記》周還裼襲,禮之文也。又《通鑑》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。《註》上下皆具曰襲。又《說文》左袵袍也。又服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襲朝服。又合也。《周語》朕夢協于朕卜,襲于休祥,戎商必克。又因也。《禮·曲禮》卜筮不相襲。又重也。《左傳·哀十年》卜不襲吉。又入也。《晉語》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,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。又受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八年》故襲天祿,子孫受之。又掩其不備也。《左傳·莊二

【绛纱】。纱,绢之轻细者。唐韦应物《萼绿华歌》:“仙容矫矫兮杂瑶珮,轻衣重重兮蒙絳纱。”明徐渭《忆潘公》诗之二:“帐底画眉犹未了,寺丞亲着絳纱来。”2.犹绛帐。对师门、讲席之敬称。唐刘禹锡《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》诗:“相府开油幕,门生逐絳纱。”宋苏轼《仙游潭·马融石室》诗:“未应将军聘,初从季直游。絳纱生不识,苍石尚能留。”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:“豫庭《赠妇翁》云:‘喜我絳纱深有托,半为娇客半门生。’”参见“絳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