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俗拘嵇喜,侯王忻戴逵

礼俗拘嵇喜,侯王忻戴逵

诗句读音
礼俗拘嵇喜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lǐ sújū|gōu1xǐ
侯王忻戴逵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六脂
拼音: hóu|hòuwáng|wàngxīn dàikuí

礼俗拘嵇喜,侯王忻戴逵释义

【礼俗】与习俗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六曰礼俗,以驭其民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“瑀子籍,才藻艳逸,而倜儻放荡”裴松之注引晋孙盛《魏氏春秋》:“籍旷远不羈,不拘礼俗。”明唐顺之《救荒渰记》:“嗟乎!使有力者皆如君,其所以兴起礼俗而有裨於国家休息生养之效岂小也哉!”典

【拘】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駒。《說文》止也。《徐曰》物去,手能止之也。《廣韻》執也。《易·隨卦》拘係之,乃從維之。《書·酒誥》盡執拘以歸于周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武夫力而拘諸原。又《史記·汲黯傳》弘大體,不拘文法。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,使人拘而多畏。《註》拘,曲礙也。《集韻》或作句。又作。別作佝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侯切,音鉤。擁也。《禮·曲禮》必加帚於箕上,以袂拘而退。《註》以袂擁帚之前,埽而郤行之。又取也。《禮·曲禮》凡僕人之禮,必授人綏,若僕者降等,則撫僕之手

【嵇】《正字通》同嵆。zdic.net漢典

【喜】〔古文〕憘歖《唐韻》虛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已切《正韻》許里切,音蟢。《爾雅·釋詁》喜,樂也。《玉篇》悅也。《書·益稷》股肱喜哉。《易·否卦》先否後喜。又聞喜,縣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順帝時喜同,明正統中喜寧。又《集韻》虛其切,音僖。末喜,有施氏女名。《晉語》夏桀伐有施氏,有施人以妹喜女焉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簡狄在臺嚳何宜,鳥致貽女何喜。《註》喜叶音羲。又《集韻》許記切,與憙同。好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彤弓弨兮,受言載之。我有嘉賓,中心喜之。《註》載叶子利反,喜讀去聲。《前漢·廣陵王傳》何用爲樂心所喜,出入無悰爲

【侯】漢典考證:〔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天子熊侯白質。〕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。〔《周禮·春官》肆師侯禳。《註》侯者,迎祥善。禳者,禳去妖祲。〕 謹照原文注改疏。祥善改善祥。妖祲改殃氣。 考證:〔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天子熊侯白質。〕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。〔《周禮·春官》肆師侯禳。《註》侯者,迎祥善。禳者,禳去妖祲。〕 謹照原文注改疏。祥善改善祥。妖祲改殃氣。

【忻戴】欣喜感戴。唐张九龄《请御注<道德经>及疏施行状》:“凡在率土,实多庆賚,无任忻戴忭跃之至。”

【逵】《廣韻》渠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龜切《正韻》渠爲切,音騤。《說文》九達道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九達謂之逵。《註》四道交出,復有旁道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及大逵。杜註:逵道方九軌也。又逵泉,魯地名。《左傳·莊三十二年》歸及逵泉。又叶岐尤切,音求。《詩·周南》施于中逵。叶下仇。 《說文》本作馗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入及大逵。《註》涂方九軌曰逵。〕 謹照原文省入字。註以下改杜註逵道方九軌也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入及大逵。《註》涂方九軌曰逵。〕 謹照原文省入字。註以下改杜註逵道方九軌也。